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降禮的意思、降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降禮的解釋

(1).禮節低于常規定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 季康子 卒。公弔焉,降禮。” 杜預 注:“禮不備也,言公之多妄。” 楊伯峻 注:“二十五年《傳》雲‘飲酒不樂,公與大夫始有惡’,則 魯哀 與 季康子 固已恨之矣;于其卒也,弔其喪減于常例,蓋合情理。”

(2).跪拜之禮。《晉書·孝友傳·顔含》:“于時論者以 王導 帝之師傅,名位隆重,百僚宜為降禮。”《資治通鑒·晉成帝鹹康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降禮,謂拜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降禮”是古代漢語中的禮儀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禮節低于常規

指在特定場合中,實際施行的禮儀規格低于原本的禮制規定。例如《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記載,魯哀公在季康子去世時吊唁,故意降低禮儀規格(“公弔焉,降禮”),杜預注解釋為“禮不備也”,即因君臣矛盾而刻意簡略禮儀。

二、行跪拜之禮

表示對尊貴者或重要人物的特殊敬重,如《晉書·孝友傳》提到百官對帝師王導行跪拜禮(“百僚宜為降禮”),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明确“降禮,謂拜之”。該用法也延伸出“屈身降禮”的表述,體現地位差異下的禮儀姿态。


詞源特點:該詞多用于史書典籍,現代漢語已罕用。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既可表達對禮制的貶損,也可體現對尊者的高度敬意,呈現古代禮儀制度的複雜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降禮》的意思

《降禮》是一個動詞短語,意為向對方表示敬意或恭敬。通常用于形容一方向另一方行禮或敬禮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降禮》的部首是“⻍”(卩部),它由右邊三畫構成。整個字共有七筆,書寫的時候按照部首先寫“⻍”,然後再書寫後面的部分。

來源和繁體

“降”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卩部)和“⾏”(行部)兩部分組成。在繁體中,“降”字保留了更多的筆畫和結構複雜度,可寫作「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降禮》在古代的寫法稍有變化,如在戰國時期的《說文解字》中,字的形狀稍微有些不同,但整體筆畫和構造與現代基本一緻。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降禮》的例句:

1. 在迎接客人時,請你適當降禮表示尊重。

2. 古代被俘虜的國王往往要向勝利者降禮。

3. 對于長輩,我們要學會降禮以示敬意。

組詞

與《降禮》相關的詞語有:

1. 降頭(向神明請願,尋求幫助的儀式)

2. 銷降(投降,放棄抵抗)

3. 禮儀(規範的行為方式,尤其指正式場合下的行為準則)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降禮》意思接近的詞語為緻敬、行禮等。而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不敬、對抗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