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薮的意思、盜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薮的解釋

亦作“盜藪”。強盜聚集的地方。 元 盧摯 《湖南宣慰使趙公墓志銘》:“脅既,良民即自拔盜藪。”《明史·張翀傳》:“所部 萬羊山 跨 湖廣 、 福建 、 廣東 境,故盜藪。”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亂離二則》:“ 陝西 某公,任鹽秩,家累不從。值 姜瓖 之變,故裡陷為盜藪,音信隔絶。” ********* 《回憶錄》第四章:“ 榮廷 一時藏身無處,不得已,逃入盜薮,落草為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盜薮(dào sǒu)是漢語中由“盜”與“薮”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盜賊聚集的淵薮之地。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文獻體系,《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載“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即暗喻險惡環境中易生異類,雖未明言“盜薮”,但為後世詞義形成奠定認知基礎。

從構詞法解析:

  1. 盜:甲骨文作“㳄”,《說文解字》釋為“私利物也”,本義指竊取財物者,後引申為一切違法作亂之徒。
  2. 薮:《爾雅·釋地》載“薮者,澤之無水者也”,原指水草豐茂的沼澤,後經語義擴展,在《漢書·嚴助傳》“江淮之間多薮澤”中已具“事物聚集處”的抽象含義。

曆史語義流變中,“盜薮”經曆了三重維度演化:

現代權威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527頁明确标注:“盜薮,盜賊聚集之地。參見《清史稿·食貨志》‘嚴治盜薮’條。”該詞在當代語言使用中多出現于曆史文獻研究及文學批評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盜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用例

3.現代用法

4.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聊齋志異》《明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謗政嗶剝補攝布展彩輿充攝椎埋穿掘璀璨打粗點綴渎武二聖環閨豔國統化除華冠懷風還珠返璧回複徽政瘕疵澆手截拿驚惶無措鸠工霁雨決口攔水壩諒闇連環寨連錢騘緑帻麥醴媒紅妙手滅相暝煙迷你裙粘附平中颦呻器待清慧清丈敧器耆彥日日夜夜上服燒杯拴車四谛隨俗探取桃花缥剔留秃圞晚餐枉記亡沒溫麗銷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