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諒闇的意思、諒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諒闇的解釋

亦作“ 諒陰 ”。1.居喪時所住的房子。《禮記·喪服四制》:“《書》曰:‘ 高宗 諒闇,三年不言。’善之也。” 鄭玄 注:“闇,謂廬也。”《論語·憲問》引作“諒陰”。《文選·潘嶽<閑居賦>》:“今天子諒闇之際,領太傅主簿。” 李善 注:“諒闇,今謂兇廬裡寒涼幽闇之處,故曰諒闇。”

(2).借指居喪。多用于皇帝。《新唐書·李程傳》:“陛下方諒陰,未宜興作,願回所費奉園陵。”《明史·王治傳》:“比者人言籍籍,謂陛下燕閒舉動,有非諒闇所宜者。”《清史稿·禮志七》:“ 康熙 初元,加上徽號,時以諒陰,不奏書,不行禮,不朝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諒闇”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禮制的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帝王或諸侯在居喪期間的狀态和制度。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諒闇”(liàng ān)指古代帝王或諸侯為父母守喪時,暫居簡陋的居室(通常為草廬或土屋),并在此期間停止處理朝政、保持沉默以示哀悼的禮儀制度。

核心要素:

  1. 居喪場所:特指守喪期間居住的簡陋房屋(“闇”通“陰”,指幽暗之所)。
  2. 行為規範:帝王需“不言政事”,将朝政委托于冢宰(宰相)代理。
  3. 時間範圍:一般指服喪期(通常為27個月)。

二、詞源與典籍依據

  1. 《爾雅·釋诂》

    “諒,信也;闇,幽也。” 此處“諒”表誠信,“闇”指幽居,合指誠心守喪于幽室 。

  2. 《禮記·喪服四制》

    “高宗諒闇,三年不言”,記載商王武丁為父守喪三年不言政事,為後世典範 。

  3. 《晉書·禮志》

    “百官總己以聽于冢宰,而諒闇之禮行焉”,明确帝王居喪期間由宰相攝政的制度 。


三、語義演變


四、文化内涵

“諒闇”制度體現了儒家“孝治天下”的政治倫理: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曆史專有名詞,現代漢語中僅用于文史研究、古代禮制論述等語境,日常語言已罕用。如需引用,需嚴格匹配帝王喪禮背景。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基于古籍原典):

  1. 《爾雅》
  2. 《禮記》
  3. 《晉書》
  4.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5. 《周禮》

網絡擴展解釋

“諒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與居喪制度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居喪住所
    指古代帝王或貴族居喪期間居住的簡易房屋,因環境幽暗寒涼而得名。例如《禮記·喪服四制》記載:“高宗諒闇,三年不言”,鄭玄注“闇,謂廬也”。

  2. 借指居喪行為
    多用于描述帝王守喪期間的狀态,如《新唐書·李程傳》提到“陛下方諒陰,未宜興作”。


二、文獻引用與用例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新唐書》等原始文獻或高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遨頭寶锳布鼓不見經傳餐嚼岑峭長袂槎蘖塵寰丑險詞吐大白天蕩失禱頌點蒼滴滴答答兜攬堆積唔哚遏逸方形撫盤甘泉必竭刮絕館授固定彙率歸朝過幸花遮柳隱火炎健俠交戛敬若神明驚乍巨千客邊口事老器烈山氏賣賦墨鴨排批千年柏旂常情甘羣屬熱氣騰騰三尺僮善自處置時固史話市亭壽翁嗣産祀堂搜枯潭奧鐵骨五内俱焚遐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