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緑帻的意思、緑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緑帻的解釋

(1).綠色頭巾。古代供膳仆役所服,也是一般地位卑賤者的服式。《漢書·東方朔傳》:“ 董君 緑幘傅韝,隨主前,伏殿下。” 顔師古 注:“ 應劭 曰:‘宰人服也。’緑幘,賤人之服也。”《新唐書·車服志》:“平巾緑幘者,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太官署、食官署供膳,奉觶之服也。”

(2).以綠帻為寵臣之冠。《文選·沉約<三月三日率爾成篇>詩》:“緑幘文照曜,紫燕光陸離。” 呂延濟 注:“緑幘,寵臣之冠。”

(3).用以指浮薄少年的冠服。 唐 李白 《古風》之八:“緑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緑帻是古代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意涵的服飾類詞彙。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緑”指青黃色或綠色,“帻”為古代包裹頭發的巾帕,二者組合後,“緑帻”特指一種綠色的頭巾,多用于古代仆役、侍從等身份較低微的人群,象征其社會地位。例如《漢書·東方朔傳》記載:“董君緑帻傅韝,隨主前,伏殿下”,此處“緑帻”即指仆從裝束,體現等級差異。

從詞源演變看,“緑帻”在唐代以後逐漸脫離實用功能,轉為文學意象。如白居易詩雲:“緑帻猶推酒,紅顔未稱翁”,以顔色對比暗喻人生境遇。清代《通俗編·服飾》進一步考證,指出此類頭巾制度與漢代“蒼頭”習俗存在關聯。

當代《古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卑賤者所戴的綠色頭巾”,并強調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及古典文學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緑帻”是古代漢語中的服飾類詞彙,其含義隨曆史語境演變呈現多重指向,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1. 身份卑賤者的标志服飾
綠色頭巾,最初為古代供膳仆役、低階雜役的專用服飾,象征社會底層身份。如《漢書·東方朔傳》記載董君“緑帻傅韝”隨主前行,顔師古注“緑帻,賤人之服也”。唐代《新唐書·車服志》也明确記載尚食局主膳等職需佩戴“平巾緑帻”。

2. 特殊語境下的寵臣象征
在部分文學作品中,綠帻被賦予矛盾含義,如南朝沈約詩句“緑帻文照曜”中,呂延濟注解為“寵臣之冠”,反映特定時期可能存在的服飾僭越或文化隱喻。

3. 浮誇少年的代名詞
唐代起,綠帻逐漸成為纨绔子弟的典型裝束。李白《古風》以“緑帻誰家子,賣珠輕薄兒”諷刺浮薄少年,側面反映唐代市井文化中綠色頭巾的符號化演變。


補充說明:該詞義演變體現了古代服飾制度與階層标識的密切關聯。需注意不同文獻中的使用差異,如正史多強調其“賤役”屬性,而文學作品中存在借代或反諷現象。建議結合《漢書》《新唐書》等原始文獻進一步考察曆史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百煉鑒贲墉編修部頭蒼老參互常遠超奬鈔胥陳平席初吉疵齾達拉密擔隔夜憂丹陽布衣刀筆老手簠簋不脩隔外栱桷鴻蹤侯門如海畫斷火酒潔牙雞酒鲸觀狼子野心類比耒耜連頭帶腦龍挂亂作胡爲論講滿解牧道樸醇評論家青史流芳容色飒瑟傻勁讪語十八地獄水樂儵然送娘松扇隨園天命論貼鈔徒甲鼍矶屠所牛羊王靈頑癬韋缟無明夜五讓獬豸夕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