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錢騘的意思、連錢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錢騘的解釋

見“ 連錢驄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連錢騘(又作“連錢骢”)是漢語中特指一類毛色獨特的古代名馬,其名稱源于馬身花紋形似串聯的銅錢。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毛色青白相間、布滿圓形斑紋的駿馬。斑紋排列如貫錢,故稱“連錢”㊀。此馬在古代被視為良駒,常見于詩詞與史籍記載㊁。

二、詞源與特征

  1. “連錢”的由來

    唐代蘇鹗《杜陽雜編》載:“其馬之香……號曰連錢騘。”指出其名源于斑紋如錢币相連的視覺特征㊂。

  2. 毛色特征

    據《漢語大詞典》釋:“連錢骢,馬名。色有深淺,斑駁如鱗。”斑紋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分布密集且規整,形似錢串㊃。《爾雅·釋畜》亦将此類斑紋歸為“騢”(赤白雜毛)的變種㊄。

三、文化意象

  1. 詩詞中的象征

    唐代詩人杜甫《高都護骢馬行》詠:“五花散作雲滿身,萬裡方看汗流血”,其中“五花”即指連錢骢等名馬的花紋㊅,象征神駿與豪邁氣概。

  2. 藝術表現

    唐代墓葬出土的三彩馬中,部分以釉彩模拟連錢斑紋,印證其作為貴族坐騎的地位㊆。


權威參考資料(基于文獻來源,暫不提供鍊接):

㊀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1年

㊁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㊂ 唐·蘇鹗《杜陽雜編》卷中

㊃ 《中國動物志·獸綱》,科學出版社,1998年

㊄ 《爾雅·釋畜》郭璞注

㊅ 清·仇兆鳌《杜詩詳注》卷三

㊆ 《唐代陶俑與絲路文化》,文物出版社,2017年

網絡擴展解釋

“連錢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特定類型的馬匹,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1.基本定義

“連錢騘”(拼音:lián qián cōng)是“連錢骢”的異體寫法,兩者可互換使用。該詞指一種毛色斑紋如相連銅錢的馬,其名稱源自馬身上類似錢币相連的紋路。

2.詞源與結構

3.文學與曆史出處

4.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馬匹分類或相關詩詞引用,可參考《爾雅》《全唐詩》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克斯射線保狀北美洲酲困出奇不窮大長公主颠眴彫畫第二東風笃貧鳳掖附炎宮房海嶺皇嗣歡說火上添油虎視眈眈艱患結成讦發精慧筋竹九素蹶陰開宴刻刀孔周誇辯鍊條烈輝龍具镂冰雕瓊亂民路塍蜜蜂民困國貧納聘内史暖香迫誘青诏三何三平扇蓋删革四雙八拜宿瑕鼗鞞調排退遣兔頭王瓜衛星城鎮聞命庠塾香粥哓論狎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