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五刑中之施于面部的刑罰。《周禮·秋官·小司寇》:“聽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鄭玄 注:“上服,劓墨也;下服,宮刖也。” 賈公彥 疏:“墨劓施於面,故為上服;宮刖施於下6*體,故為下服。”
(2).指服上刑。《書·呂刑》:“上刑適輕,下服;下刑適重,上服。輕重諸罰有權。” 蔡沉 集傳:“事在下刑,而情適重,則服上刑。”
(3).禮服,上等服裝。《儀禮·士虞禮》:“屍服卒者之上服。” 鄭玄 注:“上服者,如《特牲》‘士玄端’也。” 賈公彥 疏:“玄端即是卒者生時所著之祭服,故屍還服之。”《魏書·契丹傳》:“ 熙平 中, 契丹 使人 祖真 等三十人還, 靈太後 以其俗嫁娶之際,以青氊為上服,人給青氊兩匹,賞其誠款之心。”《元史·塔出傳》:“入朝, 世祖 嘉其功,眷遇彌渥,復賜珍珠上服,拜榮祿大夫、 遼陽 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4).上衣。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女乃弛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上服漢語 快速查詢。
“上服”一詞在古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古代刑罰
指施加于面部的刑罰(如劓刑割鼻、墨刑刺額),與“下服”(宮刑、刖刑)相對。
例:《周禮·秋官·小司寇》提到“施上服下服之刑”,鄭玄注“上服,劓墨也”。
刑罰等級
在量刑時,若輕罪情節嚴重可判重刑(即“上刑適重,上服”)。
例:《尚書·呂刑》記載“下刑適重,上服”,蔡沉解釋為“事在下刑而情重則服上刑”。
服飾相關
補充說明
不同權威來源對詞義側重不同,如漢典和查字典均綜合了刑罰與服飾釋義,而低權威網頁(3-7)多重複前兩者内容。建議優先參考《周禮》《尚書》等古籍原注。
上服指的是一種穿在上身的衣服,通常用于形容男性的正裝或者比較正式的服裝。
上服是由"衣"和"一"兩個部首組成的。
衣的拼音是yī,它在字形中占據兩個筆畫。
一的拼音是yī,它在字形中占據一筆畫。
上服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周禮·顯德》中的記載。在古代,人們對于衣着的分類相當嚴格,上服便是指較為正式、莊重的服裝。
上服在繁體中的寫法是「上服」。
在古代漢字中,上服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上服」。
1. 他穿着一身黑色上服,看起來非常莊重。
2. 這種上服非常適合正式的場合。
上衣、上裝、上裝飾
正裝、禮服、正式服裝
便服、休閑服裝、非正式服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