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谛的意思、四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谛的解釋

[four noble truths] 佛教基本教義,特指人世間的一切都是苦的,生的欲望是苦的因緣,隻有消除業因的煩惱(欲望)才能得到解脫,而解脫的道路是通過八正道消滅私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谛(又稱四聖谛)是佛教的核心教義之一,由釋迦牟尼提出,揭示人生本質與解脫之道。以下是四谛的詳細解釋:

一、苦谛(Dukkha)

指世間一切皆苦的本質,包含三種苦:

  1. 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别離、求不得、五陰熾盛(身心煩惱)。
  2. 三苦:怨憎會苦(與厭惡之人相遇)、愛别離苦(與所愛分離)、求不得苦(欲望無法滿足)。
    佛教認為,即使表面的快樂也因無常而終歸于苦。

二、集谛(Samudaya)

指苦的根源,即“貪、嗔、癡”三毒與無明(對真理的無知):


三、滅谛(Nirodha)

即滅除痛苦、達到涅槃(解脫生死輪回的境界)。
通過斷除貪欲與無明,可脫離苦海,進入“不生不死”的寂靜狀态。


四、道谛(Magga)

實現滅苦的修行方法,核心為八正道:

  1. 正見、正思維(正确的認知與思考);
  2. 正語、正業、正命(正當的言行與生計);
  3. 正精進、正念、正定(持續努力、專注與禅定)。

四谛的邏輯關系

四谛不僅是理論框架,更提供了一條從認識到實踐的完整解脫路徑,奠定了佛教哲學與實踐的基礎。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佛教經典《阿含經》或相關釋義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谛:詞語解釋

《四谛》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原指佛教中所講的四個基本真理。四谛包括苦谛、集谛、滅谛和道谛。

四谛: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所示,四谛的部首是“言”,總計有七畫。

四谛:來源

四谛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法句經》中,佛陀在此經中詳細闡述了諸般苦谛、諸般集谛、諸般滅谛和諸般道谛。

四谛:繁體寫法

在傳統繁體字中,四谛的寫法為「四諦」。

四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四谛的變體寫法較多,如「四諦」、「四帝」等,但其含義都出自佛教所指的四個基本真理。

四谛:例句

1. 佛陀教導我們要正視苦谛,接受生活中的痛苦。

2. 修行者通過了解集谛,明白種種痛苦的根源。

3. 覺悟的境地是人們在滅谛中找到真正的解脫。

4. 道谛是指通向解脫的正确路徑。

四谛:相關詞語

組詞:苦谛、集谛、滅谛、道谛

近義詞:四大真理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