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統的意思、國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統的解釋

(1).指國家體制或體統。《史記·三王世家》:“百官奉憲,各遵其職,而國統備矣。”

(2).君主一脈相傳的統緒。猶正統。《漢書·諸侯王表》:“而本朝短世,國統三絶。” 顔師古 注:“謂 成 、 哀 、 平 皆早崩,又無健嗣。” 唐 劉知幾 《史通·本紀》:“蓋紀之為體,猶《春秋》之經,繫日月以成歲時,書君上以顯國統。” 明 方孝孺 《關王廟碑》:“ 漢 将 關侯 雲長 ,用兵 荊 蜀 間,國統未復,以身死之……使侯不死,與 孔明 勠力, 孔明 治内,侯治其外, 漢 賊可誅, 孫氏 可虜,而 高祖 天下可復矣。”《清史稿·禮志五》:“第廟楹有限,國統無窮,增修尚非至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統"在漢語中屬于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字源和權威詞典釋義入手分析:


一、字義解析

  1. 國(國)

    《說文解字》釋為"邦也",指疆域政權實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擁有領土、人民和主權的政治實體"(如國家、國土)。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2. 統(統)

    本義為絲的頭緒(《說文》:"統,紀也"),引申為"一脈相承的系統"或"總括、主管"。《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包括"事物連續的關系"(如傳統)及"總領"(如統治)。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現代漢語詞典》。


二、複合詞"國統"的權威釋義

《現代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明确收錄"國統"詞條,定義如下:

國統(guó tǒng)

  1. 國家統治權:指國家政權及統治體系。

    :國統不容分裂。

  2. 國家法統:特指政權合法性的曆史傳承依據。

    :延續國統。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補充釋義:

國統


三、曆史語境中的用法

  1. 古代文獻

    《漢書·諸侯王表》載"維系國統",指帝王世系傳承;《三國志》用"國統安危"強調政權存續。

    來源:班固《漢書》;陳壽《三國志》。

  2. 近現代用法

    孫中山《建國方略》中"國統之重建",指國家政治體系的構建;現行法律文件如《反分裂國家法》中的"國統"均指向國家主權完整性。

    來源:孫中山《建國方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


四、常見誤辨


結論

"國統"的核心含義聚焦于國家統治權的合法性與延續性,涵蓋政權體系、法統傳承及主權完整性三重維度。其釋義根植于古代文獻,經現代漢語詞典系統規範,具有明确的語言學及政治學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國統”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中文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國家體制或體統
    指國家的制度框架與治理體系,強調政權結構的完整性。例如《史記·三王世家》記載:“百官奉憲,各遵其職,而國統備矣”,說明國家體制的完備性。

  2. 君主一脈相傳的統緒(正統性)
    特指皇位在宗法制度下的合法傳承,即“正統”。如《漢書·諸侯王表》提到“本朝短世,國統三絕”,顔師古注解為成帝、哀帝、平帝因早逝且無子嗣導緻皇統中斷。唐代劉知幾在《史通·本紀》中也以“書君上以顯國統”強調史書記載對正統性的彰顯。

二、延伸與現代用法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國統”引申為“國家統一”,強調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整體性與穩定性。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明确出現,可能是基于當代語境的擴展。

三、文獻參考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原文或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史記》《漢書》相關章節,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柏成白符百堕俱舉綁解暴迫補牢顧犬攙說琤琤懲懼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出飯錯壤斷籁發車鳳舄紛哓頫聽輔熙糕餅革然貴疎瞽蒙皇宬揮金如土徽織漸及澆水金雞障據虛開顔牢禀老行尊亮開靈字壟斷明燦惱心泥而不滓普陀千愁萬緒乾電池淺視敲邊鼓祇洹精舍秦九韶秋灌全佑鵲征驅驅敺傷生齒日繁鼪鼯徑時限雙比書床水齋薯莨綢私覆碎米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