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統的意思、國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統的解釋

(1).指國家體制或體統。《史記·三王世家》:“百官奉憲,各遵其職,而國統備矣。”

(2).君主一脈相傳的統緒。猶正統。《漢書·諸侯王表》:“而本朝短世,國統三絶。” 顔師古 注:“謂 成 、 哀 、 平 皆早崩,又無健嗣。” 唐 劉知幾 《史通·本紀》:“蓋紀之為體,猶《春秋》之經,繫日月以成歲時,書君上以顯國統。” 明 方孝孺 《關王廟碑》:“ 漢 将 關侯 雲長 ,用兵 荊 蜀 間,國統未復,以身死之……使侯不死,與 孔明 勠力, 孔明 治内,侯治其外, 漢 賊可誅, 孫氏 可虜,而 高祖 天下可復矣。”《清史稿·禮志五》:“第廟楹有限,國統無窮,增修尚非至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統”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中文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國家體制或體統
    指國家的制度框架與治理體系,強調政權結構的完整性。例如《史記·三王世家》記載:“百官奉憲,各遵其職,而國統備矣”,說明國家體制的完備性。

  2. 君主一脈相傳的統緒(正統性)
    特指皇位在宗法制度下的合法傳承,即“正統”。如《漢書·諸侯王表》提到“本朝短世,國統三絕”,顔師古注解為成帝、哀帝、平帝因早逝且無子嗣導緻皇統中斷。唐代劉知幾在《史通·本紀》中也以“書君上以顯國統”強調史書記載對正統性的彰顯。

二、延伸與現代用法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國統”引申為“國家統一”,強調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整體性與穩定性。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明确出現,可能是基于當代語境的擴展。

三、文獻參考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原文或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史記》《漢書》相關章節,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統

國統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國”和“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國”字的部首是“囗”,總共有8畫;

“統”字的部首是“纟”,總共有9畫。

《國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周書·解戾》中的句子:“三十年之際,國統必世臣焉。”意為國家的統治必須交給世襲的官員。

《國統》一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國統」。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國字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下方的橫畫是一條波浪線,代表國土的形象。統字的寫法則更加簡化,沒有現代的撇和捺,而是将纟字的一部分改為右邊的點劃。

以下是一些使用《國統》的例句:

1. 她緻力于國統的改革事業,希望能為國家的繁榮和穩定做出貢獻。

2. 他是國統的支持者,堅定地認為國家的命運應該掌握在有能力的人手中。

一些與《國統》相關的組詞有:

1. 國家 (guó jiā) - 含義為指一個獨立統一的政治實體,擁有主權和自治能力的地域集團。

2. 結束 (jié shù) - 含義為某個過程或事件的完成或終止。

《國統》的近義詞是:

1. 統治 (tǒng zhì) - 含義為統一和治理一個國家或地區。

2. 統一 (tǒng yī) - 含義為将分散、獨立的國家、地區、集團等歸為一個整體。

《國統》的反義詞是:

1. 分裂 (fēn liè) - 含義為将原本統一的事物、集體等分成幾部分,使其不再整體。

2. 解體 (jiě tǐ) - 含義為組織、集團等分崩離析,不再存在統一的結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