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薮的意思、盗薮的详细解释
盗薮的解释
亦作“盗藪”。强盗聚集的地方。 元 卢挚 《湖南宣慰使赵公墓志铭》:“胁既,良民即自拔盗藪。”《明史·张翀传》:“所部 万羊山 跨 湖广 、 福建 、 广东 境,故盗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乱离二则》:“ 陕西 某公,任盐秩,家累不从。值 姜瓖 之变,故里陷为盗藪,音信隔絶。” ********* 《回忆录》第四章:“ 荣廷 一时藏身无处,不得已,逃入盗薮,落草为寇。”
词语分解
- 盗的解释 盗 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匪窃偷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 薮的解释 薮 ǒ 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薮泽。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渊薮。 指民间、草野:辞朝(俹 )归薮。 古同“搜”,搜求。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盗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基本释义
- 字面构成:“盗”指强盗、盗贼;“薮”原指水草茂密的湖泊,引申为人或物聚集的地方。组合后意为“强盗聚集的场所”。
- 异体写法:也作“盗藪”(“藪”为“薮”的异体字)。
2.历史用例
- 元代卢挚《湖南宣慰使赵公墓志铭》提到“自拔盗藪”,指良民脱离盗贼聚集地。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描述某地因战乱沦为“盗藪”,即盗匪横行的区域。
3.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形容治安混乱、盗匪猖獗的地区。例如:“万羊山曾是跨省盗薮”(《明史·张翀传》)。
4.补充说明
- 近义词:匪巢、贼窝。
- 使用场景:常见于古籍、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现代口语较少使用。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聊斋志异》《明史》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盗薮》是一个古文词语,指“偷窃竹林”。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盗(dào)和薮(sǒu)。
- 盗(dào):这个字的部首是角,整个字共有10画。它的意思是“偷窃”或“窃取”。可以用来形容偷偷地获取他人财物或秘密。
- 薮(sǒu):这个字的部首是艸,共有16画。它是指“竹林”。薮可以代表一片茂密的竹林,是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景象。
《盗薮》一词的来源是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晋书·阮籍传》。在《阮籍传》中,有一句话描述了阮籍的才华:“或责以衣钵之贱,不若作诗高也,被引问往时事,滞钝无状,但以剪拇指为盗薮耳”。这句话意味着阮籍的才华比不上许多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活动,但他的诗歌创作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从此以后,“盗薮”就渐渐成为比喻才华横溢但社交能力未达到同等水平的人的词语。
关于繁体字的写法,可以用“盜蔻”来代替“盗薮”。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你可以参考《康熙字典》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
例句:
1. 他的才华不亚于任何人,但在社交场合显得有些拙于言辞,就像是在盗薮一样。
2.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像盗薮一样窃取他人的财物。
3. 他的创新理念不时从盗薮中崭露头角。
与《盗薮》相关的词语包括:窃取、偷窃、盗贼。而与其相反的词语则是:光明正大、坦诚。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柏侯柏梁宴版齿璧帛差额缠扰迟晩聪听翠琼对牀风雨逢凶佛位腹臆噶厦光劭鳏老过日脚国艳含商咀征狠突讙嗷较讹酒晕吉席浚渫夸末凉州炼养烈心流居盲翁扪籥默礼穆穆纯纯酿事蹑足其间切议清涵擒捉求知若渴人芽事类侍问舒扬死背四通八达颂德酥脆琐帏琐屑闼尔逃会天貌提珩屯艰文法文期酒会五一节狭窄瑕摘绤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