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決口的意思、決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決口的解釋

[(of a dyke,etc.)be breached;burst] 堤岸被水沖出缺口

詳細解釋

亦作“決口”。1.謂堤岸被水沖出缺口。 清 黃軒祖 《遊梁瑣記·堤辚子》:“有堤轔子,産 河 中……穴於堤中,以鯉魚為食,錐沙如空,鳧極快。每決口,必有堤轔子成羣結隊,力錐堤岸。”《老殘遊記》第十四回:“宮保以為夾堤裡的百姓,廬墓生産可惜,難道年年決口,就不傷人命嗎?”

(2).指割嘴巴。《百喻經·唵米決口喻》:“如彼愚人,以小羞故,不肯吐米,以刀決口,乃顯其過。”《資治通鑒·後漢高祖乾祐元年》:“ 弘肇 掌部禁兵,巡邏 京城 ,得罪人,不問輕重,於法何如,皆專殺不請,或決口,斮筋,折脛,無虛日;雖姦盜屏跡,而冤死者甚衆,莫敢辯訴。”

亦作“決口”。指堤岸的缺口。亦泛指缺口。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蒲城王文恪公屍谏》:“上命學士 蒲城 王文恪 公塞決口。” 殷夫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詩:“呵,我們将看見這個決口,紅的血與白的膿洶湧奔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決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ué kǒu,主要指堤岸被水沖開缺口的現象,常見于河流、湖泊或海岸的防洪工程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成因與後果

3.其他用法

4.例句與用法

5.相關術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具體防護措施,可參考水利工程相關文獻或權威報道。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決口

《決口》是一個漢字詞,由“冫”和“口”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0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決:冫部,四筆

口:口部,六筆

來源

《決口》的字形源于甲骨文,最初用于描述壩堤中的漏洞或裂口,後來引申為水壩坍塌或船舶破裂等湧出之意。

繁體

《決口》的繁體字為「決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決口」的寫法與今天相比有一些差别。古時候的寫法中,「口」部在左邊,「決」在右邊。

例句

1. 工程隊修複了大壩的決口,避免了洪水的進一步擴散。

2. 山體滑坡造成了公路的決口,導緻道路中斷。

組詞

1. 決絕:下定決心,堅決不回頭。

2. 決策:作出決定,采取行動。

3. 決心:下定決心,毫不動搖實現目标。

近義詞

決裂、破裂、洩漏

反義詞

補口、封堵、堵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