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録的意思、道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録的解釋

負責道教事務的官員。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道釋科教·道錄》:“《續事始》《仙傳拾遺》曰:‘ 隋文帝 始以 玄都觀 主 王延 為威儀, 唐 置左右兩街’。《宋朝會要》曰:‘ 唐 有左右街威儀, 周 避諱改為道録, 宋 朝因之。’” 元 揭傒斯 《樂丘碑》:“ 頤浩先生 ……其教所號之曰 明素葆真大師 教門高士,以為郡道録,即為之不辭。歷住 沖虛觀 、 梅峯道院 。”《古今小說·陳希夷四辭朝命》:“其時 徐知常 得幸于 徽宗 ,官拜左街道録,将此事奏知天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録(dào lù)是道教體系中的專有名詞,具有雙重含義,既指道教内部的特定文書檔案,也指古代管理道教事務的官職。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道教文書與名冊

    指道教用于記載道士法位、受箓弟子名錄、科儀規範或重要盟誓的簿冊文書。此類文書具有宗教契約性質,象征道士的身份認證與道階傳承。例如《道藏》中提及的“黃箓”“盟真箓”均屬道録範疇,用于記載受箓者的法職與師承關系 。

  2. 古代道教官職名稱

    為“道録司”長官的簡稱,始設于唐代,宋明清沿襲。此官職隸屬朝廷禮部或祠部,職責為統轄全國道教事務,包括宮觀管理、道士度牒頒發、宗教儀軌監督等。如《宋史·職官志》載:“道録司掌天下宮觀、道士帳籍及齋醮之事” 。


二、宗教職能解析


三、官職制度沿革

  1. 唐代始置

    設“道門威儀使”與“道録”分掌中央與地方道教事務,《唐六典》明确其職責為“統三洞法箓,糾察道流” 。

  2. 宋明制度化

    宋代道録司納入官僚體系,長官稱“左、右街道録”,《東京夢華錄》記載其主持皇家醮儀的職能 。明代沿設,歸禮部管轄。

  3. 清代衰落

    雍正朝裁撤道録司,改由内務府管理道教事務,官職名逐漸廢止(見《清史稿·職官志》)。


四、文化意義

道録反映了道教“以箓為契”的宗教傳統,同時體現古代政權對宗教的制度化管理。其雙重含義印證了道教作為制度化宗教與民間信仰的雙重屬性,如《漢語大詞典》釋義:“道録,道教名冊;亦指掌道教之官” 。該詞在《紅樓夢》第十三回亦有提及,佐證其在清代社會的認知度。

注:本文釋義綜合《道藏》典籍、正史職官志及權威辭書,未引用網絡來源以保障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道録”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作為成語:記錄悟道的經典或心得

發音:dào lù
構成:由“道”(指佛教、道教或儒家思想中的真理)和“録”(記錄)組合而成。
含義:

  1. 指記載悟道過程的經典著作,如宗教或哲學典籍。
  2. 也可表示個人對真理的領悟和心得體會的記錄。
    例句:古代禅師常通過撰寫道録來傳承修行經驗。

二、作為官職:負責道教事務的官員

曆史背景:


“道録”既可指思想領域的悟道記錄(文學/哲學用法),也可指曆史上的道教官職(曆史/制度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靶兒鏡子不相上下朝生夕死稱位充饑酬倡道貌俨然帝宮獨來獨往飛鷹走狗分撇腐餘富于春秋高砧軌漏浩然之氣谾谼花甜蜜就唬唬交通哨假途疾鬥羯鼓舊曆蹶洩局勢炕寝懇憤孔父立馬萬言鯉魚黎元賣腦的馬馱摩睺羅伽幕官内羞槃槃國平淡無奇喬模喬樣切字青蒿請客權首劬瘁任重緻遠宂曼省己時髦手痕碑疏證死沒堆台秩屯次土壤污染王宮尉承嘯咤寫鳥洩洩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