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懇發憤。 唐 元稹 《訓别緻用》詩:“我有懇憤志,三十無人知。修身不言命,謀道不擇時。”
“懇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主要依據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有所差異:
勤懇發憤
這是該詞在古籍中的常見含義,強調專注努力、奮發向上的态度。例如唐代詩人元稹在《訓别緻用》中寫道:“我有懇憤志,三十無人知”,此處“懇憤”即指作者勤勉發奮卻未受認可的志向。
真誠而憤慨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真誠且情緒激昂”,結合了“懇”(誠懇)與“憤”(憤怒)的雙重含義,形容人在表達不滿時既真誠又激動的情态。
懇憤(kěn fè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真誠地、誠懇而激烈地表達憤怒或不滿。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忄”和“贲”兩個部首,其中“忄”是心部,表示與情感有關的意義;而“贲”則是貝部,表示與言語有關的意義。根據筆畫順序,懇憤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3。
懇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起初的寫法是“懇憤”。在繁體字中,懇憤的寫法保留了“懇憤”這種形式。古代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的略有不同,但其基本意義沒有發生改變。
以下是一些使用懇憤這個詞的例句:
1. 我對他的不作為感到非常懇憤。
2. 他毫不保留地表達了他對社會不公的懇憤。
組詞:
懇求、憤怒、憤慨、懊惱、激動、誠心、誠懇
近義詞:
激憤、憤憤不平、義憤填膺、氣憤、怒火沖天
反義詞:
冷靜、平和、淡定、寬容、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