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蒿的意思、青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蒿的解釋

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細裂如絲,有特殊氣味。莖、葉可入藥。嫩者可食。也叫“香蒿”。 唐 韓愈 《醉留東野》詩:“ 韓子 稍姦黠,自慙青蒿倚長松。” 宋 蘇轼 《送範德孺》詩:“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神麯》:“凡造神麯所以入藥……造者專用白麵,每百斤入青蒿自然汁,馬蓼、蒼耳自然汁相混和作餅。” 郭小川 《平爐王出鋼記》詩:“天上的星星擺開溜,草原上的青蒿張開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青蒿(qīng hā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植物學與藥用價值的名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多角度展開,綜合權威文獻與學術資料如下:

一、漢語詞典釋義

青蒿指菊科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Artemisia annua L.),莖直立具縱棱,葉片羽狀分裂,有特殊香氣。傳統中醫以其幹燥地上部分入藥,性寒味苦辛,歸肝膽經,具清熱解暑、除蒸截瘧之效。名稱中“青”形容其莖葉色澤,“蒿”為蒿類植物通稱,見于《爾雅》《本草綱目》等古籍。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辨識

    株高40-150厘米,全株黃綠色。莖上部多分枝,葉互生,三回羽狀深裂,裂片細線形。頭狀花序球形,小花黃色,瘦果橢圓形。花期8-10月,多生于河岸、丘陵等濕潤地帶。

    來源:《中國植物志》

  2. 分布與栽培

    廣布于亞洲、歐洲及北美溫帶地區,中國境内除高寒幹旱區外均有野生分布,主産于重慶、廣西等地。現代規模化種植以滿足藥用需求。

三、藥用價值與典籍記載

  1. 傳統應用

    • 《神農本草經》列青蒿為“草蒿”,謂其“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虱”。
    • 《肘後備急方》首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治瘧疾,此法啟發現代青蒿素研發。
    • 明清醫家擴展用于骨蒸勞熱、暑熱外感等症。
  2. 現代藥理學突破

    1970年代,屠呦呦團隊從青蒿中提取青蒿素(Artemisinin),其抗瘧機制通過産生自由基破壞瘧原蟲膜結構。該發現使全球瘧疾死亡率下降47%,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WHO瘧疾防治報告

四、文化意象

古詩詞常以青蒿喻清貧或野趣,如白居易《贖雞》中“與爾镪三百,買汝青蒿葬”,杜甫《夏日李公見訪》寫“隔屋喚西家,青蒿對客桌”,反映其民間常見性及文化符號意義。


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76(2)卷. 科學出版社.

中國自然标本館(CFH)物種庫. www.cfh.ac.cn

中國藥材種植志.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葛洪.《肘後備急方》卷三. 晉代.

Tu, Y. et al. (2016). Artemisinin—A Gift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World.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瘧疾報告》. www.who.int/malaria

彭定求 等編.《全唐詩》.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青蒿是一種菊科蒿屬植物,具有重要的藥用和食用價值,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屬性

青蒿(學名:Artemisia carvifolia)為菊科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中國、日本、越南等地區。植株有特殊香氣,葉互生且細裂如絲,莖葉可入藥,嫩葉可食用,别稱“香蒿”。

二、中藥特性

  1.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寒;歸肝、膽經。
  2. 功效
    • 清透虛熱:用于溫病傷陰、夜熱早涼等;
    • 涼血除蒸:主治陰虛發熱、骨蒸勞熱;
    • 解暑截瘧:可緩解暑熱、瘧疾寒熱等症狀。

三、形态特征

四、用途與别名

提示:如需完整植物學描述或具體方劑,可參考、4、8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溾涹白裳闆頭鄙況跛匡昌基超短褲牀頭金盡淳慤翠霧代價彈爵丹楹刻桷導演額慶耳雨鋒驲攻刼貴不召驕罕罼煥别積埃嘉慮堅剛進供眷聚酷忍戀嫪鐐鎌力量镂簋朱绂賣乖乖芒茅門主羃曆蜺裳凝颦遷迹汽輪發電機傾觖人亡家破三棘六異剡溪興適齡施齋收購價耍花盤私門生所期淘古井停逗停積挺硬同歸殊途銅甎頭皮霧圖污窪銜橜之變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