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人酒席間所行遊戲用具。《說郛》卷四四引 宋 章淵 《稿簡贅筆》:“ 唐 人酒戲極多。釣鼇竿,堂上五尺,庭前七尺,紅絲綫繫之,石盤盛諸魚四十品,逐一作牌子,刻魚名,各有詩于牌上。或一釣連二事物,録事釋其一,以行勸罰焉。”
“釣鼇竿”是唐代酒宴中流行的一種遊戲用具,主要用于行酒令或娛樂活動。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形制 根據和記載,釣鼇竿由紅絲線制成,長度根據使用場景分為堂上五尺、庭前七尺兩種規格。遊戲時需搭配石盤盛放四十種魚類模型,每種魚配有刻寫魚名和詩句的牌子。
2. 遊戲規則 參與者通過釣竿“垂釣”魚牌,若釣起帶有特殊标記的魚牌(如一竿連兩物),則由“錄事”(類似裁判角色)根據牌上詩句或規則進行勸酒或懲罰。
3. 文化背景 該遊戲反映了唐代酒文化的雅趣,将詩詞創作與娛樂結合,常見于文人雅集或貴族宴飲中。其設計可能受《列子·湯問》中“龍伯釣鳌”神話啟發,但實際功能與神話寓意無直接關聯。
需注意:部分低權威性來源(如)将其解釋為“以小博大”的成語,此說法缺乏可靠文獻支撐,建議以高權威性史料記載的酒具含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