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襁的意思、負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襁的解釋

背負嬰兒。《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帝輒優文答報”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方外不定,必當須辦者,臣願将部曲倍道奔赴,夫妻負襁,子弟懷糧,蹈鋒履刃,以徇國難,何但習業小兒哉?” 宋 餘靖 《遊韶石》詩:“長江遠縈帶,衆巒疑負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負襁(fù qiǎ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背負嬰兒所用的布帶或包裹,後引申為背負幼子的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文獻用例及文化背景四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本義

    指用布帶将嬰兒捆縛于背上,以便成人勞作時照料。

    《漢語大詞典》:“負,背負;襁,背負嬰兒所用的布帶。泛指背負嬰兒。”

    《辭源》:“襁,負兒衣也。負襁即用布幅負小兒于背。”

  2. 引申義

    代指養育幼兒的辛勞,常見于描述父母撫育之恩。

    《後漢書·楊震傳》“父母負襁之勤”,喻指養育的艱辛。


二、字源與結構分析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史記·魯周公世家》:

    “成王少,在強葆之中。” 司馬貞《索隱》注:“強葆即襁褓……負襁同義。”

    (注:此處“強葆”為“襁褓”通假,印證“負襁”與養育幼子相關。)

  2. 《漢書·賈誼傳》:

    “昔者成王幼在襁抱。” 顔師古注:“襁,負兒衣也;抱,抱持之。”

    (注:進一步說明“負襁”與“襁抱”的關聯性。)


四、文化意涵

“負襁”承載中國傳統家庭倫理中的養育責任與孝道觀念: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說文解字注》,許慎撰/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 《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中華書局,2013年。
  5. 《漢書》,班固撰,中華書局,2007年。

網絡擴展解釋

“負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ù qiǎng,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負襁”指背負嬰兒,常用來形容父母或長輩攜帶幼子出行的場景。例如:

出處與用法

  1. 曆史文獻: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文獻,強調攜帶幼兒的艱辛。
  2. 文學修辭:可引申為“肩負責任”或“承載重物”,但需結合語境判斷。

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魏略》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叆叇骯髒氣搬戲抃蹈弼教伯鸾采購長安道長喙點藥蹀踱對景阿世取容甘鮮高名大姓公養供支貫鹄鼓步過費害群彙單家落兼善天下尖耍較比結胎即路謹審脊皮開班炕屏枯筆楛貢郎才女貎笭牀昴星團綿隔攀林陪筆偏論篇制訖箓求代全人日魂偌大桑蔭不徙三旌上菓山田攝身詩壁鼠布疏蕪驷骐遂忿縮略畏沮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