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襁的意思、負襁的詳細解釋
負襁的解釋
背負嬰兒。《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帝輒優文答報”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方外不定,必當須辦者,臣願将部曲倍道奔赴,夫妻負襁,子弟懷糧,蹈鋒履刃,以徇國難,何但習業小兒哉?” 宋 餘靖 《遊韶石》詩:“長江遠縈帶,衆巒疑負襁。”
詞語分解
- 負的解釋 負 (負) ù 馱,背(坕 ):負米。負疚。負重。如釋重負。負荊請罪。 擔任:擔負。負責。負累(噄 )。負罪。負荷。忍辱負重。身負重任。 仗恃,依靠:負隅頑抗。自負(自以為了不起)。 遭受:負傷。負屈
- 襁的解釋 襁 ǎ 〔襁褓〕包嬰兒的被、毯等,如“在襁襁中”(嬰兒時代)。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負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ù qiǎng,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負襁”指背負嬰兒,常用來形容父母或長輩攜帶幼子出行的場景。例如:
- 《三國志》注引《魏略》提到“夫妻負襁”,意為夫妻帶着孩子奔赴國難。
- 宋代餘靖《遊韶石》詩中的“衆巒疑負襁”,則用比喻手法形容山巒如同背負着嬰兒。
出處與用法
- 曆史文獻: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文獻,強調攜帶幼兒的艱辛。
- 文學修辭:可引申為“肩負責任”或“承載重物”,但需結合語境判斷。
注意
- 部分來源(如)誤将拼音标注為“fù qī”,或解釋為“負重擔行走”,但權威詞典及曆史用例均以“背負嬰兒”為準。
- 使用時應避免與“負笈”(背負書籍求學)等詞混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魏略》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襁》是一個漢字詞,意為背負重物。它的部首有兩個,左邊的部首是“貝”,右邊的部首是“襁”。總共有15個筆畫組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貝”和“襁”兩個字合并而成的。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根據古代的文獻記載,負襁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意思和現代一樣。
以下是一個例句:“農民工每天要負襁着重物去建築工地工作。”
與“負襁”相關的組詞包括:負重、負擔、背負;與它近義的詞有:背負、扛、搬運;反義詞可能包括:輕松、無擔。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