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ount book] 賬本
有甚胡突處?明标着冊曆,見放着文書!——元· 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指日記本。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七:“聞公有一冊歷,自記日行事,纖悉不遺,每日陰晴風雨,亦必詳記。”
"冊曆"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文獻價值的複合詞。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名詞屬性 指古代用于記錄事務的簿冊或曆本。其形制多采用竹木簡編聯成冊,内容包含日期、節氣及重要事件标注,例如元代王祯《農書》記載"田家冊曆,猶郡縣之圖經",說明其作為農耕時序記錄工具的功能。
二、動詞屬性 作"編次記錄"解,常見于古代公文用語。如明代《永樂大典》殘卷中"冊曆倉庫出入之數"的用例,體現其作為登記造冊行為的動詞用法。
詞源演變方面,"冊"甲骨文字形作"",象形竹簡編聯之狀;"曆"原指天文曆法,二者結合産生時序記錄的引申義。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保留在曆史文獻及方言中,如晉語方言仍将賬本稱為"冊曆本"。
語言學特征表現為偏正結構複合詞,遵循古代漢語單音詞複音化規律。語義演變符合王力《漢語史稿》提出的"具體→抽象"發展路徑,從實體簿冊擴展為記錄行為。
“冊曆”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賬本/記事簿
指用于記錄日常事務或財務收支的本子。例如元代睢景臣在《哨遍·高祖還鄉》中寫道:“明标着冊曆,見放着文書”,這裡的“冊曆”即指賬本或記錄憑證。
日記本
明代陸容《菽園雜記》提到:“聞公有一冊曆,自記日行事,纖悉不遺”,此處指詳細記錄每日事務的日記本。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菽園雜記》或元代散曲相關研究。
白樓亭并視陳平從默除陛辍然待命短拳惡錢鵝眼非族負疼黑色素合祛降送叫更矯匡積冰借對傑句潔冷剞劂警鍊計日可待記色絕口不道科威特快銳靡拉蓂靈明刺目牛無全木硯内應凝簡女妹偏言嚬瘁辟逃衾簟清穩趨承覰當日鏡箬帽傘扇三夷尚自贍速生道受福收清嗣徽天壤懸隔讬形威勢遐畿夏李夏令時現存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