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路的意思、戒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路的解釋

登程,出發上路。《南齊書·高帝紀上》:“執金闆而先馳,登寅車而戒路。”《舊唐書·憲宗紀上》:“無軺車之戒路,有沴氣之滔天。” 明 袁宏道 《戲作三星行送曹子野歸楚時予亦将歸裡》詩:“君既脂車,餘亦戒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戒路"是漢語古語詞,主要有兩種解釋:

一、指帝王出行前清道警戒的行為。該用法源自《晉書·江統傳》,其中記載"戒路清道"的禮儀制度,即帝王出巡前需清除道路障礙,禁止百姓通行,以保障安全。南朝梁簡文帝《應令詩》中"鳳吹繞瀛洲,戒路指南州"也印證了這種皇家儀仗場景。

二、指啟程前的準備工作。唐代李峤《為杭州崔使君賀加尊號表》中"遂能戒路東轅,改館西望",描述官員赴任前整備行裝的過程。宋代王禹偁《送李中舍罷蕭山赴阙》詩"戒路折轅時把酒,山城少府自相迎"則展現送别友人登程的細節。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與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其詞源可追溯至先秦時期"戒嚴清道"的禮儀制度,體現了古代中國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出行儀軌。

網絡擴展解釋

“戒路”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具體文獻或使用場景區分:

  1. 成語含義(現代常見用法) 由“戒”和“路”組成,:

    • 字義分解:“戒”表示警惕、戒除;“路”指道路,引申為行為方向。
    • 核心意義:指警惕邪惡之道,遠離不正之事。例如:

      “在人生道路上要時刻戒路,避免誤入歧途。”

  2. 古籍中的特殊用法 見于《南齊書》《舊唐書》等文獻,:

    • 具體含義:指“登程、出發上路”,常見于古代出行場景。例如:

      《南齊書》載:“登寅車而戒路”,意為準備車輛啟程; 袁宏道詩句:“君既脂車,餘亦戒路”,表達雙方各自出發。


補充說明:現代語境中多采用第一種解釋,第二種為古漢語用法。若涉及古文閱讀,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卬貴岸谷暗裡使勁變棄鼈索川河處石誕授狄山鬥蝕頓阻奉制豐姿冶麗分心付之梨棗共患溝淢孤突汗喘和答黑價白日賀客活版減負監行菁翠荊牧巨伯決勝千裡軍風開花寬雅聯類毛收入緬甸冥數末卷叛背龐言披星帶月淇澳芹宮卿士清陽入寵山蔥燒胤攝衞水平書眉四梢搜摘檀杏陶唐同德同心頭名讬肺腑亡魂污德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