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廢百的意思、舉一廢百的詳細解釋
舉一廢百的解釋
抓住一方面,廢棄許多方面。指舉措不當。《孟子·盡心上》:“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明 歸有光 《上總制書》:“有憂國憂民之深念者,恐不當若是之舉一而廢百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其如舉一廢百,當從者寡,當違者衆。”
詞語分解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
- 百的解釋 百 ǎ 數名,十個十(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佰”代):百步穿楊。百兒八十。百分比。 喻很多:百草。百貨。百姓(人民)。百般。百煉成鋼。百無聊賴。百廢俱興(塶 )。 筆畫數:; 部首:白;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舉一廢百”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抓住一點而廢棄其他,形容認識片面或舉措不當”。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字面理解:提出一個觀點(舉一),卻否定或廢棄其他衆多方面(廢百)。
- 引申義:比喻處理問題時過于武斷、主觀,缺乏全面考量,導緻以偏概全。
出處與典故
- 原始出處:戰國時期《孟子·盡心上》提到:“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孟子批評片面堅持某一點而忽視整體的行為,認為這會損害“道”的完整性。
用法與示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謂語,用于批評片面性思維或行為。
- 例句:
- 清代李漁《閑情偶寄》:“其如舉一廢百,當從者寡,當違者衆。”
- 紀曉岚《閱微草堂筆記》中以“舉一廢百”反駁無鬼論者的武斷觀點。
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挂一漏萬、以偏概全、舉措失當。
- 易混淆概念:需注意與“提綱挈領”等褒義詞區分,後者強調抓住關鍵而非否定其他。
注意事項
- 常見誤解:部分解釋誤認為該成語有“解決一點帶動全局”的積極含義(如),實為錯誤。
- 使用場景:多用于學術讨論、政策批評等需強調全面性的語境,含貶義。
通過綜合權威來源可知,“舉一廢百”強調片面性與武斷性,需結合語境準确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舉一廢百:詞義解釋
“舉一廢百”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舉一個例子就能引申出許多類似的例子。它的意思是舉一反三,從一個例子中得到許多類似的結論或推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舉一廢百”的部首是“⺮”(zhú), 筆畫數為5。
來源
成語“舉一廢百”最初來源于《論語》中的一句話:“舉一廢百,以為仁所從己。”這句話是指一個人的行為一旦表現出仁慈,那麼整個家族的道德規範都會因此廢弛。
繁體
成語“舉一廢百”的繁體字為“舉一廢百”。
古時候漢字寫法
成語“舉一廢百”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和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他通過解釋一個複雜的概念,成功地舉一廢百,讓所有人都明白了。
2. 這個故事以一個小小的細節為起點,卻舉一廢百,讓讀者眼界大開。
組詞
1. 廢寝忘食:形容專心緻志地投入于某件事情而忘記了吃飯睡覺。
2. 舉一反三:指從一個例子中推廣到許多相似的情況或問題,得出一般性的結論。
近義詞
舉一反三、推己及人。
反義詞
片面,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