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毫的意思、絲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毫的解釋

[a bit;in the least] 比喻數量極小或很小;一點點

愈為相公官屬五年,辱知辱愛,伏念曾無絲毫事為報答效。—— 唐· 韓愈《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知啟》

魯迅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他絲毫也不妥協,他具備堅決的心。——《論魯迅》

詳細解釋

細微之至。絲、毫都表示極小或極少。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省事》:“賈誠以求位,鬻言以幹祿,或無絲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 宋 司馬光 《駕部員外郎司馬府君墓志銘》:“然當官公直,能知小民情僞,吏不敢以絲毫欺也。” 明 徐渭 《邊詞》之十一:“ 葛那 頸險斷胡刀,驀手攀頦按得牢。歸向鏡中嫌未正,特搓過左一絲毫。” 冰心 《寄小讀者》八:“遠遠幾簇樓窗的燈火,繁星般的燦爛,但不曾與我以絲毫慰藉的光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絲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ī háo(注音:ㄙ ㄏㄠˊ),表示極小的量或程度,強調“幾乎沒有或沒有任何影響”。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詞性:
    • 形容詞(如“絲毫的差異”)
    • 副詞(如“絲毫不妥協”)
  2. 含義:
    • 形容數量極小或程度極低,相當于“一點兒”“一丁點”。
    • 用于否定句時,表示“完全沒有”(如“絲毫不受影響”)。

二、詞語結構


三、用法與例句

  1. 作狀語:
    • 例1:“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絲毫沒有變。”
    • 例2:“我們對制度沒有絲毫改變的計劃。”
  2. 強調否定:
    • 常與“不”“沒有”連用,如“絲毫不差”“沒有絲毫猶豫”。

四、延伸解析


五、注意事項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顔氏家訓》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絲毫

絲毫是一個表示極小程度或數量的詞語,指事物的微弱或微小的部分。在這個詞中,絲指細小而不可見的絲線,毫指羽毛的最小單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絲毫的部首分别是糸和毛。其中糸(mì)是指細絲或絲線,毛(máo)是指動物體表的細毛。

絲部的筆畫數是6畫,毫部的筆畫數是12畫。

來源

“絲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中,原意是絲線和獸鬃的極細微小之物。後來逐漸引申為非常微小、極少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繁體

繁體字“絲毫”和簡體字“絲毫”的意義和用法完全一樣,隻是書寫形式上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絲毫的寫法略有差異。絲的古字形是“糹”,毫的古字形是“毛”,兩個字合在一起寫成“糸毛”來表示絲毫。

例句

1. 她對他的惡意絲毫不感到驚訝。

2. 這個問題與我們的計劃絲毫不相關。

3. 他在演講中絲毫沒有緊張的迹象。

組詞

一絲不苟、毫不在乎、毫不猶豫、絲絲入扣、絲絲順滑

近義詞

微不足道、寥寥可數、少得可憐、細微、微小

反義詞

重要、巨大、顯著、明顯、豐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