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毫的意思、絲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毫的解釋

[a bit;in the least] 比喻數量極小或很小;一點點

愈為相公官屬五年,辱知辱愛,伏念曾無絲毫事為報答效。—— 唐· 韓愈《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知啟》

魯迅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他絲毫也不妥協,他具備堅決的心。——《論魯迅》

詳細解釋

細微之至。絲、毫都表示極小或極少。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省事》:“賈誠以求位,鬻言以幹祿,或無絲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 宋 司馬光 《駕部員外郎司馬府君墓志銘》:“然當官公直,能知小民情僞,吏不敢以絲毫欺也。” 明 徐渭 《邊詞》之十一:“ 葛那 頸險斷胡刀,驀手攀頦按得牢。歸向鏡中嫌未正,特搓過左一絲毫。” 冰心 《寄小讀者》八:“遠遠幾簇樓窗的燈火,繁星般的燦爛,但不曾與我以絲毫慰藉的光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絲毫”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詳解

“絲毫”是一個漢語常用詞,主要用作副詞或形容詞,表示極其微小或微乎其微的量或程度,常與否定詞(如“不”、“沒有”)連用,強調完全沒有或絕對不受影響。

一、核心釋義

  1. 本義與程度: 指極小或很少的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它強調事物在數量、範圍、重要性或影響力上的微不足道。例如:

    • “這件事絲毫不能馬虎。”(強調一點都不能馬虎)
    • “他的解釋絲毫沒有打消我的疑慮。”(強調完全沒有打消)
    • “這項工作需要絲毫不苟的态度。”(強調極其細緻認真,一點差錯都不能有)《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義為“極小或很少;一點兒”。
  2. 詞源與形象: “絲毫”由兩個表示極微小事物的名詞“絲”和“毫”組合而成。

    • 絲: 原指蠶絲、細線,引申為像絲一樣細長、微小的東西。
    • 毫: 原指鳥獸身上的細毛,也指長度單位(一毫等于千分之一寸),引申為極其微小的量。 因此,“絲毫”的字面意思就是像一根絲或一根毫毛那樣微小,形象地表達了“極小量”的概念。《漢語大詞典》對“絲毫”的解釋也強調了其“形容極其細微”的含義。

二、用法特點

  1. 常與否定詞連用: “絲毫”最典型的用法是與“不”、“沒(有)”、“無”等否定詞搭配,構成“絲毫不/沒/無 + 動詞/形容詞”的結構,強烈否定某種情況的存在或影響。例如:

    • “我對這個決定絲毫不知情。”(完全不知道)
    • “困難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決心。”(完全沒有動搖)
    • “他的批評對我絲毫無影響。”(完全沒有影響)
    • “雙方的觀點絲毫沒有接近。”(完全沒有接近)
  2. 強調絕對性: 使用“絲毫”加否定的結構,意在強調某種狀态或行為的絕對性、徹底性,不留任何餘地。它比單純使用否定詞(如“不知道”、“沒動搖”)語氣更強。

三、近義詞辨析

“絲毫”是一個強調極端微小量或程度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是極小或很少。它最突出的語法特點是必須與否定詞連用(如“不”、“沒”、“無”),構成“絲毫 + 否定詞 + 謂詞”的結構,用以強烈、徹底地否定某種情況的存在、發生或影響,表達一種絕對的、不留任何餘地的含義。其詞源“絲”與“毫”生動地體現了其所指事物的細微本質。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絲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ī háo(注音:ㄙ ㄏㄠˊ),表示極小的量或程度,強調“幾乎沒有或沒有任何影響”。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詞性:
    • 形容詞(如“絲毫的差異”)
    • 副詞(如“絲毫不妥協”)
  2. 含義:
    • 形容數量極小或程度極低,相當于“一點兒”“一丁點”。
    • 用于否定句時,表示“完全沒有”(如“絲毫不受影響”)。

二、詞語結構


三、用法與例句

  1. 作狀語:
    • 例1:“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絲毫沒有變。”
    • 例2:“我們對制度沒有絲毫改變的計劃。”
  2. 強調否定:
    • 常與“不”“沒有”連用,如“絲毫不差”“沒有絲毫猶豫”。

四、延伸解析


五、注意事項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顔氏家訓》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背義負恩變怪筚路比天高筆頭兒跛足從事猜驚成寝尺二寃家抽匣垂露擔舁到口地層學丁甯抵梧獨鶴雞群負許蚼蟓管壁古魯魯顧命懷輯黃魚車昏狂積怠金口木舌九天女沮議勘鞫趷跶陵謹麗食落雁旄旌貌取密房母陀内妾庖脍彭屍乞化趨衙擾宂三聖生死苦海嗜殺時移勢易帥伏舒慢殊用私贓洮研騰跨桐嚴嫂危劇霧舒小令小體歇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