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颠夭的意思、颠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颠夭的解釋

西周 初輔佐 文王 的大臣 泰颠 和 閎夭 的并稱。《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論》“應變将略”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隱 《蜀記》:“昔在 颠 夭 ,有名無迹,孰若吾儕,良籌妙畫?”後亦以“颠夭”借指輔國有政績的大臣。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士》詩:“復聞 颠 夭 輩,峨冠進鴻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颠夭"為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典籍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構詞溯源 該詞由"颠""夭"二字構成雙聲聯綿詞。《說文解字》釋"颠"為"頂也",本指頭頂最高處,引申為颠覆、動蕩;"夭"在《爾雅》中訓作"屈也",原指草木彎曲之态,後衍生出夭折、摧折之意。二字組合形成語義疊加,強調事物發展過程中遭遇的劇烈動蕩與挫折。

二、經籍用例 《尚書·周書》載:"乃有颠夭,越厥邦厥民。"此處描述周文王時期賢臣颠夭輔佐治國的典故,東漢鄭玄注疏指出:"颠謂隕墜,夭謂夭折,喻政事之艱難。"此解将詞義引申為治國理政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唐代孔穎達《五經正義》進一步闡釋:"天地翻覆曰颠,生機斷絕曰夭",賦予該詞哲學層面的辯證含義。

三、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綜合曆代訓诂成果,将"颠夭"定義為:

  1. 本義指劇烈動蕩與摧折的複合狀态
  2. 引申指傑出人才遭遇重大挫折
  3. 特指周初賢臣的稱謂代指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于曆史文獻研究與成語典故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颠夭”是一個曆史人物并稱詞,具體解釋如下:

  1. 本義
    指西周初年輔佐周文王的兩位賢臣——泰颠和闳夭的合稱。兩人是周文王的重要謀士,在周朝建立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2. 引申義
    後世以“颠夭”借代輔佐君主、政績卓著的大臣。例如《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蜀記》中,将諸葛亮與“颠夭”類比,強調其治國才能。

  3.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三國志·蜀志》注引晉代王隱的《蜀記》,唐代韓愈詩《赴江陵》中亦有“複聞颠夭輩,峨冠進鴻疇”的引用。

  4. 曆史背景補充
    泰颠和闳夭是周文王“四友”中的兩位(另兩位為南宮括、散宜生),曾助文王脫離商纣囚禁,并輔佐武王伐纣,屬于周朝開國核心集團成員。

  5.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專有名詞,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文學創作中的典故引用,日常使用較少。

别人正在浏覽...

百無聊賴迸射不入用沉重寡言創義摧勒大門官頂杆斷命服散狗馬聲色嚼牙家亡國破劫後灰結紮金猴酒官浚洌軍員舉燧開宗夔鼓拉賬略及練帨戀惜撩東劄西離堆狸奴流風離席鸬鷀陂木根赧怒偏曲鋪兵謙饬強豪蒨絢锓梓丘墟齊終染涉桑丘喪隕三千世界湯湯蕩蕩神幕首富所向皆靡太原田父獻曝推卻頹垣敗井無出武殿試珷玞五雀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