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闆印刷。書闆多用梓木,故稱。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眉山 史學齋 繩祖 内子著《錦官百詠》,鋟梓於 柯山 倅廨。” 明 歸有光 《與王子敬書》:“《水利録》已鋟梓,奉去四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京師士大夫及四方詩人和者數百家,鋟梓為《三元詩集》。”
“锓梓”是一個與古代印刷相關的專業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該詞常見于古籍文獻:
“锓梓”反映了中國古代印刷工藝的典型特征,即選用特定木材(如梓木、棗木)制作雕版。該詞不僅用于描述技術過程,也承載了書籍傳播的曆史文化意義。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學術讨論或古籍研究領域。
《锓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描述對事物進行判斷鑒定。
《锓梓》的部首是钅(金字旁)和木,分别由5個和6個筆畫組成。
《锓梓》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合成詞。其中,锓(qǐn)來源于《爾雅》中收錄的古代詞彙,意為對金屬進行鑒定;而梓(zǐ)則指的是桧樹,常用于修築棺椁。合在一起,《锓梓》表示對事物進行判斷鑒定。
《锓梓》的繁體字為「鋟梓」。
古時候,《锓梓》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以锓為例,古代的寫法是「籸」,因其偏旁為「千」,表示對金屬進行鑒定的動作;而梓的古字則為「庀」,舊時用作筆架,因為這種木質材料較為堅硬。
1. 他經過多年的學習,可以輕松锓梓各種稀有金屬。
2. 在古代,锓梓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才能掌握。
锓梓的一些常見組詞有:
1. 锓金:對黃金進行判斷鑒定。
2. 锓銀:對銀質物品進行鑒定。
3. 锓銅:對銅制品進行判斷。
與锓梓相近義的詞語有:鑒别、辨識、判定。
與锓梓相反義的詞語有:隨意、胡亂、不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