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蕩蕩的意思、湯湯蕩蕩的詳細解釋
湯湯蕩蕩的解釋
水流廣闊浩大貌。《藝文類聚》卷八引 晉 潘嶽 《滄海賦》:“徒觀其狀也,則湯湯蕩蕩,瀾漫形沉,流沫千裡,懸水萬丈。”
詞語分解
- 湯湯的解釋 ∶水勢浩大、水流很急的樣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範仲淹《嶽陽樓記》東邊是流水湯湯的延河,隔河是 清涼山。;;《歌聲》 ∶廣大貌;浩茫貌心湯湯而誰告?魄寂寂而何語?;;南朝 梁; 沈
- 蕩蕩的解釋 浩大貌;空曠貌。《韓詩外傳》卷二:“盪盪乎其義不可失也,磏乎其廉而不劌也。”《漢書·郊祀志下》:“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終之藥……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将可遇;求之,盪盪如係風捕景,終不可得。” 顔師古
網絡擴展解釋
“湯湯蕩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āng shāng dàng dàng,主要用于形容水流廣闊浩大的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核心含義:形容水流壯闊、奔騰不息的狀态。
- 例如:《藝文類聚》引晉代潘嶽《滄海賦》中“湯湯蕩蕩,瀾漫形沉,流沫千裡,懸水萬丈”,展現大海的浩瀚氣勢。
- 引申義:部分資料提到也可比喻思想或言論的連續流動(如),但此用法較罕見,主流仍以自然景象為主。
2. 構成與用詞
- 疊詞結構:
- “湯湯”讀作“shāng shāng”,古漢語中多形容水流盛大,如《嶽陽樓記》中“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 “蕩蕩”讀作“dàng dàng”,意為廣闊、浩渺,常與自然景象搭配,如“浩浩蕩蕩”。
3. 來源與用例
- 古典文獻:最早見于晉代潘嶽的《滄海賦》,後收錄于《藝文類聚》等典籍。
- 現代用法:多用于文學描寫,如形容江河、海洋的壯闊場景,例句:“江水湯湯蕩蕩,奔流向東。”
4. 常見誤讀與注意
- 讀音:“湯”在此成語中不讀“tāng”,而讀“shāng”,需特别注意。
- 語境:一般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日常口語中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如、2、3)。
網絡擴展解釋二
《湯湯蕩蕩》的意思
《湯湯蕩蕩》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水流泛濫,洶湧澎湃的樣子。形容水勢強大,猛烈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湯湯蕩蕩》由3個漢字組成,其中每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湯 - 拆分部首:水,筆畫:7
蕩 - 拆分部首:艹,筆畫:9
蕩 - 拆分部首:艹,筆畫:9
來源
《湯湯蕩蕩》出自唐代杜甫的《北征》一詩:“麒麟宴罷漸無閑,聽管撥弦湯湯蕩。”用以形容酒席結束後,音樂聲韻蕩漾。後來,這個成語引申為形容水勢強勁猛烈。
繁體
《湯湯蕩蕩》的繁體字為「湯湯盪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湯湯蕩蕩》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因久遠年代而有所遺失,目前無法确定。
例句
1. 風雨過後,河水湯湯蕩蕩,滾滾而來。
2. 瀑布從山上直瀉而下,發出湯湯蕩蕩的巨響。
組詞
1. 蕩漾:形容水面上波紋擴散的樣子。
2. 泛濫:指水流超過了正常的限度,蔓延開來。
近義詞
洶湧、滾滾、奔湧
反義詞
低落、平靜、停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