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散的意思、服散的詳細解釋
服散的解釋
服食五石散。 晉 王羲之 《與人書》:“以大近不復服散,當将陡釐也。此藥為益,如君告。”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桓南郡 被召作太子洗馬,船泊 荻渚 。 王大 服散後已小醉,往看 桓 , 桓 為設酒。”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懷華陽潤卿博士》之二:“談玄麈尾抛雲底,服散龍胎在酒中。”參見“ 五石散 ”。
詞語分解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 散的解釋 散 à 分開,由聚集而分離:分散。解散。渙散。散落。散失。散逸。 分布,分給:散布。散發(?)。天女散花。 排遣:散心。散悶(坣 )。 解雇:他幹的不好,讓那家飯店給散了。 集聚 散 ǎ 沒有約束,
網絡擴展解釋
“服散”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文化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1.基本含義
- 指服食五石散(一種礦物藥方),屬于古代養生或治療行為。這種藥物由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磺等礦物配制而成。
2.曆史背景
- 起源:五石散最初出自漢代名醫張仲景的方劑,用于治療傷寒,後經魏晉名士(如何晏)改良,成為當時貴族階層流行的“保健品”。
- 社會風尚:服用五石散在魏晉時期形成風潮,被視為名士風度的象征,甚至成為社交活動的一部分。例如《世說新語》記載,名士王大服散後醉酒訪友。
3.服用方法與影響
- 服用後需“行散”:因五石散有毒且藥性燥熱,服後需通過疾走、冷浴、飲酒等方式發散藥性,稱為“行散”。
- 副作用:長期服用會導緻身體發熱、精神亢奮或恍惚,部分人出現皮膚潰爛等後遺症,甚至中毒身亡。
4.文學與曆史記載
- 王羲之書信中提到因故暫停服散,唐代陸龜蒙詩句“服散龍胎在酒中”也提及此習俗。
- 該行為反映了魏晉時期玄學、道教養生文化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但也因危害健康逐漸被摒棄。
補充說明
部分現代解釋(如“服用散劑藥物治病”)可能為引申義,但曆史語境中“服散”特指五石散,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哈喽!我們來聊一聊《服散》這個詞吧!
- 意思:《服散》是指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藥物或藥劑,也可用于形容治療疾病的方法或措施。
- 拆分部首和筆畫:《服散》的拆分部首是「衣」和「散」,其中「衣」表示衣服的意思,「散」表示散開的意思。筆畫方面,「衣」字有5畫,「散」字有10畫。
- 來源和繁體:《服散》這個詞來源于漢語中的本來意義,指穿戴衣物後展開散開。繁體字「服散」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服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筆畫的一些細節可能會有所區别。
- 例句:他的病情不重,隻需要服散三天就可以好轉了。
- 組詞:服藥、散發、散步、解散。
- 近義詞:藥劑、藥物、療程。
- 反義詞:發病、加重、惡化。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隨時問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