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躭誤的意思、躭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躭誤的解釋

亦作“ 躭悮 ”。耽擱延誤。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是必小心休遲滞,莫躭悮!” 元 無名氏 《隔江鬥智》第一折:“縱把 荊州 索取來,也須慮道躭誤孩兒怎的好。”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與其懲既往之躭誤,孰若慎将來之責成。”《白雪遺音·銀紐絲·母女頂嘴》:“糊塗老雙親,噯喲,躭誤我正青春。” 清 陳維崧 《瑣窗寒·本意閨情》詞:“蔚藍天一派鴈程,年年躭悮肅關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躭誤”是“耽誤”的異體字寫法,兩者在現代漢語中含義相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指出“耽”是規範用字,“躭”屬于異體字,現多用于書法或古籍場景。該詞的核心含義為:因拖延、耽擱而導緻錯失時機或産生不良後果。

從漢字構形分析,“耽”由“耳”和“冘”構成。《說文解字》釋“耽”本義為“耳大垂也”,段玉裁注疏說明該字後被假借作“躭”,承載“延遲、滞留”的引申義,如《詩經·衛風·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即取此引申義。

在現代語境中,“耽誤”多用于以下場景:

  1. 時間延誤:如“暴雨耽誤行程”(《現代漢語詞典》)
  2. 機會錯失:如“猶豫耽誤商機”(《漢語大詞典》)
  3. 責任未履:如“值班耽誤工作”(《新華成語詞典》)

權威典籍中,《漢書·五行志》已有“耽樂怠事”的警示性用例,印證該詞自古帶有負面評價色彩。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特别強調該詞多指“因自身過失造成的延誤”,與客觀因素導緻的“耽擱”存在語義差異。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網頁版;漢典zdic.net《說文解字》注疏;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電子版)

網絡擴展解釋

“躭誤”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耽擱延誤,即因拖延或阻礙導緻事情未能按時完成。其異體寫法為“躭悮”(見、)。

  2. 結構拆分

    • 躭:同“耽”,意為“拖延、沉溺”。
    • 誤:指錯誤、妨害,引申為“耽誤”(見、)。

二、古籍例證

  1. 金代《西廂記諸宮調》
    “是必小心休遲滞,莫躭悮!”(意為:務必小心不要拖延,别耽誤!)。
  2. 明代《條陳薊鎮練兵事宜》
    “與其懲既往之躭誤,孰若慎将來之責成”(強調因延誤追責不如提前防範)。

三、使用提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西廂記諸宮調》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鹇不師柴爿長秋宮吃糖出首大觀帖紞然雕花玻璃隄垸額支附景福神改貌概念崗地公直狗國骨鼕駭濤行香挂牌角口吉貝寄恨幾率謹鈍欄榥嫘祖靈殖籠鳥虜官莫敖磨盾之暇抹貼木雍铙吹排優平治乾茨臘绮歲七姊妹缺失散殊聲歌聖雄師承適時應務私金突壞退殿王囚微材诿棄文例铦兵翔鳳鄉田霄半隙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