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用甜言蜜語哄騙。 元 劉庭信 《折桂令·憶别》曲:“情極處俊句兒将人抹貼,興闌也巧舌頭生出些枝節。”
“抹貼”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發音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動作(讀作 mā tiē)
指用手或物體輕輕擦拭或貼附某物,常見于日常場景。例如古代繪畫中,用毛筆輕抹墨汁以呈現細膩效果()。
比喻義(讀作 mǒ/mò tiē)
在文學或方言中,引申為用甜言蜜語哄騙或安撫。如元曲《折桂令·憶别》中“情極處俊句兒将人抹貼”,形容以溫柔言語慰藉對方()。
兩種解釋分别源自不同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更多例句或來源,可參考《折桂令》原文或查字典相關條目()。
抹貼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使用塗抹或粘貼的方式附着或覆蓋在物體上。
抹字的部首是手,貼字的部首是衣。抹字由6畫組成,貼字由7畫組成。
抹貼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抹的本義是用手刮拭或擦淨,貼的本義是用膠水或其他粘合物将物體附着在另一個物體上。後來,這兩個詞合并使用,表示将物體附着在另一個物體上的動作,形成了現在的抹貼。
在繁體字中,抹貼的寫法分别為抹貼。
在古代,抹字的寫法與現在沒有太大區别,而貼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貼字通常寫作貼。
1. 他把便條抹貼在冰箱上,以免忘記。
2. 孩子們在牆上貼滿了彩色的抹貼紙。
3. 請在房間門口處貼上抹貼字。
抹布、貼紙、粘貼、貼畫等。
粘貼、黏貼、附着。
剝離、拆卸、脫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