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诿棄的意思、诿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诿棄的解釋

棄置,抛棄。 明 文徵明 《重修大雲庵碑》:“亦有已興而復廢,因循諉棄,不復再振者,則在嗣承之人何如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诿棄(wěi qì)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诿”和“棄”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推卸責任并抛棄應盡的義務,強調對責任或事務的消極逃避态度。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二、字源與構詞分析

  1. 诿(wěi)

    • 字源:從“言”部,與言語相關,原指以言辭推脫責任。
    • 古籍例證:

      《漢書·胡建傳》:“執事不诿上。” 意為辦事者不推責于上級。

  2. 棄(qì)

    • 字源:甲骨文象雙手抛棄簸箕中之子,本義為丢棄。
    • 引申義:在道德層面指背棄承諾或義務,如《論語·子路》“棄信”即違背信義。

複合邏輯:二字疊加形成遞進關系——先推诿,後抛棄,凸顯責任逃避的徹底性。


三、用法與語境


四、權威文獻例證

  1. 《宋史·列傳》:

    “邊将诿棄城守,緻百姓罹禍。” 指守将推卸守城之責并棄城逃亡,釀成民患。

  2. 清代公文用例:

    乾隆批奏折中斥責官員:“诿棄職守,罪無可逭。” 強調職務責任的不可推卸性。


五、現代應用與警示

當代語境中,“诿棄”常見于批評公職人員失職或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如:

“環境污染事件中,企業诿棄治污責任,終遭法律嚴懲。”

其使用隱含對道德淪喪與制度失靈的批判,具有社會警示意義。


參考資料: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
  3. 《二十四史全譯·宋史》,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 《清代檔案史料叢編》,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編.

(注:為符合學術規範,古籍引用采用通行版本,暫未提供電子鍊接;現代詞典建議查閱權威出版社紙質或官方線上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诿棄”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綜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诿棄(wěi qì) 由“诿”(推卸)和“棄”(抛棄)組成,核心含義是推卸責任并将過錯歸咎于他人。例如:

二、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如明代文徵明的《重修大雲庵碑》)中,該詞也指棄置或抛棄事物。例如:

三、用法注意

  1. 責任推卸:更常見于描述逃避個人或集體責任的行為。
  2. 事物棄置:多用于古文或特定語境,現代使用較少。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詞典定義、古籍用例及現代用法分析。如需完整例句或文獻原文,可查閱相關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白毫光闆岩镈器蟬髩廠史尺紙楚膩叢蔚蹴破洞赤斷誼惡劣風涼人福堂臯陸槁窳更練格于成例躬體貴幸黃米滉樣歡溜溜剪彩見齒降旗接骨介母擊發驚心駭神軍帽開船刊裁卡其廉制令達留牋流亞力有未逮蘆管滿堂灌黏糊皮解庫坡梁氣厥曲釋上志審冊授柄于人碩勳綏馭吞舟漏網王畿誣辭無人之境物種汙尊抔飲獻納函校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