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恨的意思、寄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恨的解釋

寄托愁怨憾恨的情意。 唐 劉禹錫 《傷愚溪》詩引:“ 柳子 殁三年,有僧遊 零陵 ,告餘曰:‘ 愚溪 無復曩時矣!’一聞僧言,悲不能自勝,遂以所聞為七言以寄恨。” 唐 李商隱 《夜思》詩:“寄恨一尺素,含情雙玉璫。”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下:“上既悼念貴妃,因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ì hèn,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某種形式寄托内心的愁怨、憾恨或未了的情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寄恨”指将無法直接表達或排解的愁緒、憾恨寄托于特定事物或行為中。這種情感不限于“仇恨”,更多指向因遺憾、思念或無奈而産生的複雜情緒。


2.出處與文學應用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文,例如: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延伸


總結來看,“寄恨”是漢語中一種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通過文學或象征性行為傳遞内心複雜情緒,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恨

寄恨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寄”和“恨”兩個部分。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

寄是由宀部和旨部組成的漢字,它的基本意思是讓或托付。宀部是表示房屋的部首,旨部是表示指示、目标的部首。

恨是由心部和艮部組成的漢字,它的基本意思是對于不滿意或不喜歡的事物或人産生強烈的負面情緒。

寄恨

寄恨指的是通過給他人轉交信息或物品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憤怒或怨恨的情感。寄恨常常用于表達對某人的不滿或報複。

總結來說,寄恨是一個含有負面情緒的詞語,形容通過托付或轉交來傳達不滿、憤怒或怨恨的感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