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鈍的意思、謹鈍的詳細解釋
謹鈍的解釋
猶遲鈍,魯鈍。《三國志·魏志·王朗傳》“進封 樂平鄉侯 ”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魏名臣奏》:“或商賈惰遊子弟,或農野謹鈍之人。”
詞語分解
- 謹的解釋 謹 (謹) ǐ 慎重,小心:謹慎。謹嚴。謹防。勤謹。謹小慎微。 鄭重,恭敬:謹啟。謹祝。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鈍的解釋 鈍 (鈍) ù 不鋒利,不快,引申為不順利:這把刀真鈍。成敗利鈍。 笨,不靈活:鈍滞(a.遲鈍呆滞;b.不鋒利)。遲鈍。愚鈍。拙嘴鈍舌。 快利銳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謹鈍”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漢字“謹”和“鈍”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
“謹”的含義:
- 本義: 謹慎、小心、慎重。指言行上的自我約束和注意,避免出錯或失禮。例如《說文解字》釋為“慎也”。
- 引申義: 恭敬、鄭重。如“謹啟”、“謹呈”。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均将“謹”的核心義項定義為“慎重;小心”。
-
“鈍”的含義:
- 本義: 指刀、劍等器物不鋒利。與“銳”、“利”相對。例如《說文解字》釋為“錭也”(錭指不鋒利)。
- 引申義:
- 遲鈍、愚笨: 指人反應慢、不靈敏、不聰明。如“遲鈍”、“愚鈍”。
- 不順利、挫折: 如“成敗利鈍”。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均收錄了“鈍”的“不鋒利”和“笨拙;不靈活”這兩個主要義項。
-
“謹鈍”的合成含義:
将“謹”和“鈍”的含義結合起來,“謹鈍”一詞通常可以理解為:
- 形容人性格或行為: 指為人處世過分小心謹慎,以至于顯得反應遲鈍、不夠機敏靈活,甚至有些笨拙或呆闆。它強調的是因過度拘謹、畏首畏尾而導緻的行動或思維上的遲緩。
- 可能的語境: 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需要決斷或靈活應對時,因過于顧慮、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表現出的猶豫不決、效率低下或缺乏變通的狀态。
-
用法與辨析:
- “謹鈍”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強調因“謹”(過度謹慎)而導緻的“鈍”(遲鈍、不靈活)的結果。
- 它與單純的“謹慎”不同,“謹慎”是中性或褒義的,指應有的小心;而“謹鈍”則指謹慎過了頭,成了缺點。
- 它也與單純的“遲鈍”不同,“遲鈍”可能源于天性或其他原因,而“謹鈍”特指因謹小慎微的性格造成的遲鈍表現。
“謹鈍”意指因過分小心謹慎而導緻的行為或思維上的遲鈍、不靈活、缺乏機變,常帶有因拘謹而顯得笨拙的意味。理解該詞的關鍵在于把握“謹”的“過度謹慎”和“鈍”的“反應遲緩”這兩個核心要素的結合。
引用參考來源: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漢語工具書中對“謹”和“鈍”字的相關義項解釋綜合推導得出。這些工具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參考。
- 線上資源可參考權威詞典網站如:
- 漢典 (ZDIC.NET):提供《漢語大詞典》等内容的線上查詢 。
- 中國工具書網絡出版總庫(需機構訂閱):整合了大量權威辭書 。
網絡擴展解釋
“謹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ǐn dù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解釋
- 釋義:形容人性格謹慎但反應遲鈍,既包含小心細緻的特點,又帶有思維或行動遲緩的意味。可理解為“謹慎而遲鈍”或“魯鈍但慎重”。
詳細解析
-
性格特點
指一個人做事過分謹慎,導緻行動不夠敏捷或思維不夠靈活。例如:古代文獻《三國志·魏志·王朗傳》中曾用“農野謹鈍之人”描述某些性格樸實但不夠機敏的群體。
-
使用場景
- 描述性格:如“他雖謹鈍,但做事極為可靠”。
- 評價行為:可指過于保守、缺乏變通的處事方式。
-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來源與權威性
- 該詞在《漢典》等權威辭書中有明确記載,且部分解釋引用了《三國志》等古籍,說明其具有曆史語言背景。需注意,低權威來源(如、5、6、8)内容與權威解釋基本一緻,但建議以高、中等權威來源為準。
若有進一步探究需求,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或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榜筆半閑堂碑陰文閉門酣歌不諱之路查對钗符鬯宣朝日次蟗搭夥丹江口水利樞紐澹雅墊褥娥英飯牀方寸亂風車雨馬給給冠首喝阻家故見卒枷鏁計白當黑忌疾糾檢狂笑老窮雷車六子目内眦泥沙俱下蜺雲鵬天疲瘵破夏敲打清慮遶梁人百其身上嫚下暴少正詩朋酒友施置士衆收熟私德宋牆貪懶天隨玩歲愒時蚊帳無儲五分錢無象嚣嘈消盡小數點新發于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