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駭浪。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上》:“馳峻坂,則羣儆善禦之銜綏;犯駭濤,則羣戒舵師之針向。”
“駭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駭濤”指巨大的、令人驚駭的波濤,常用于形容自然界的兇猛浪濤,也可比喻強大的力量或危險的局勢。該詞由“駭”(驚吓、震驚)和“濤”(波浪)組成,強調波浪的兇猛與威懾力。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魏源的《道光洋艘征撫記上》:“馳峻坂,則羣儆善禦之銜綏;犯駭濤,則羣戒舵師之針向。”
此處“駭濤”既指海上險惡的巨浪,也暗喻航行中面臨的複雜局勢。
在現代語境中,“駭濤”常被用來比喻: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道光洋艘征撫記》原文或相關解析資料。
駭濤(hài tāo)是一個漢語詞彙,拆分部首為馬(mǎ)和水(shuǐ),總共有11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韓奕》中:“湛湛霆陳,鳣鲔在淵,駭彼魚鳥,不羽翰歠。” 在這裡,“駭濤”指的是湖泊中的狂暴波濤。
在繁體字中,駭濤的寫法為「駭濤」。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将駭濤的寫法為「駭濤」。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如今我們使用的「駭濤」是經過簡化和标準化的漢字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面對駭濤,他堅定地駕馭着小船,勇敢地沖向彼岸。”這句話中駭濤表示巨大且狂暴的海浪。
駭濤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詞,例如:駭濤驚浪、駭濤澎湃。這些詞語的意思都與狂暴的波濤或大海有關。
與駭濤相近的詞語有激浪、巨浪、狂浪等,它們都表示浪潮洶湧的情況。
相對的,駭濤的反義詞可以是平靜、甯靜、平穩等詞彙,用以形容海洋或湖泊的表面沒有波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