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天空。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師顔公同清遠道士遊虎丘寺》:“潭黛入海底,崟岑聳霄半。”
“霄半”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具體指代
多用于描述高聳入雲的景象,如山峰、建築等直插雲霄的狀态。例如唐代李德裕詩句“崟岑聳霄半”,即以“霄半”形容山勢高入半空。
引申意境
在文學作品中,常借“霄半”營造壯麗、遼遠的畫面感,如形容山水景色雄偉或表達對自然的贊歎。
部分資料(如)提到“霄半”可形容“山高水遠”,但需注意這是基于語境的引申義,核心仍圍繞“半空”展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背景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全唐詩》或相關古籍解析。
霄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意為天空的一半。它指的是天空中的上半部分,表示天空的廣闊、遼遠和神秘。
霄半的部首是雨,共有11筆。
霄半作為一個詞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在古代詩歌和文學作品中,霄半常用來形容天空的壯麗和神秘,表達詩人對自然美的贊美。
霄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霄半」。
根據曆史文獻和研究資料,古時候漢字寫作「霄半」的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1. 望着無邊無際的霄半,我心中充滿了敬畏之情。
2. 霄半璀璨,星光閃爍。
3. 在霄半的輝映下,大地沐浴着金色的陽光。
1. 霄漢:指天宇或天空。
2. 霄壤:指天空和地面,代表廣闊的世界。
3. 天霄:指天空。
1. 天穹
2. 天幕
3. 天際
地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