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直的意思、公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直的解釋

公正耿直。《呂氏春秋·高義》:“ 荊昭王 之時,有士焉曰 石渚 ,其為人也,公直無私。” 唐 劉得仁 《哭翰林丁侍郎》詩:“應是隨先帝,依前作近臣。平生任公直,愛弟尚風塵。” 元 關漢卿 《四春園》第二折:“我平生心量最公直,堪與國家作柱石。”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人之一心,慈祥者為陽,慘毒者為陰;坦白者為陽,深險者為陰;公直者為陽,私曲者為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直”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公正無私、正直不阿的品質或行為。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與核心含義:

    • 公:本義指公平、無私、屬于國家或集體的(與“私”相對)。引申為處事公平、不偏袒。
    • 直:本義指不彎曲(與“曲”相對)。引申為正直、坦率、公正。
    • 公直:兩字結合,強調既公正無私,又正直坦率。形容人品行端正,處事公平,不徇私情,不偏不倚,敢于直言。
  2. 詳細釋義:

    • 公正無私:指在處理事務或評判是非時,能夠秉持公道,不因私利、私情或個人好惡而有所偏袒或歪曲。
    • 正直不阿:指為人耿直坦率,堅持原則,不畏權勢,不屈服于壓力,敢于說真話、做正事。
    • 坦率真誠:行為光明磊落,言語直率坦誠,不拐彎抹角,不虛僞做作。
    • 形容對象: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性格、言論或行為。
  3. 用法與例句(參考經典文獻):

    • 形容人的品格:如“其人性情公直,深得鄉裡敬重。” (形容此人公正正直)。
    • 形容言論行為:如“他公直地指出了工作中的問題。” (形容批評或建議公正坦率)。
    • 經典文獻用例(體現權威性):
      • 《後漢書·陳寵傳》:“寵雖傳法律,而兼通經書,奏議溫粹,號為任職相。性公直,數犯顔谏争。” (形容陳寵性格公正耿直,敢于直言進谏) -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更早可追溯其構成理念至儒家經典對“公”與“直”的推崇,如《論語》中“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等。

參考來源(權威辭書與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公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公正耿直,常用于形容人品格正直、不偏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公直”由“公”(公正無私)與“直”(正直坦率)組合而成,指為人處世既秉持公道,又性格剛直,不因私情或利益而動搖立場。例如: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代文獻

    • 《呂氏春秋》以“公直無私”描述人物的道德高度,成為該詞的經典出處。
    • 元代關漢卿在雜劇《四春園》中寫道:“我平生心量最公直”,凸顯角色磊落坦蕩的性情。
  2. 現代例句

    • “秉公直言”常見于描述敢于堅持真理的言行,如新聞工作者“深入實際,秉公直言”。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文化内涵

“公直”不僅強調外在行為的公正,更包含内在心性的光明磊落。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将“公直”與“陽”的屬性對應,象征其與光明、坦蕩的天然聯繫。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詩文用例(如宋代黃庭堅詩句),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跋步床班師回俯八識八項注意蔽闇匾擔畢氣播出布袋和尚簿伍采購沖決電石典刑底突第一印象風話風垆楓脂榑桑割裂鬼節顧客盈門堅固子甲圖冀北空群節檢極峯藉靡靜點旌儒廟駿茂看設窺破來附聯蹇鬣鬣馬鞍形馬不入廄盲人騎瞎馬滅失凄暗訖了請關虬甲讓價襦襖上通召杜申停神頭鬼面市亭水瓢痛繩推方五講四美先銘小厮淅另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