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榱桷的意思、榱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榱桷的解釋

(1).屋椽。《孔子家語·五儀解》:“君子入廟,如右,登自阼階,仰視榱桷,俯察幾筵。” 宋 王安石 《寄題郢州白雪樓》詩:“朱樓碧瓦何年有,榱桷連空欲驚矯。”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塔迥埋榱桷,臺荒凍鼓鼙。”

(2).常喻擔負重任的人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孝武 山陵夕, 王孝伯 入臨,告其諸弟曰:‘雖榱桷惟新,便自有黍離之哀。’”《北史·長生嵩長生平等傳論》:“ 平 識具該通,出内流譽,取諸開物成務,蓋亦 有隋 之榱桷也。”

(3).與棟梁相對,喻指次要人物。 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及其為相也,構緻群材,使棟樑榱桷,鹹適其用。” 宋 王禹偁 《酬種放徵君》詩:“相府一張紙,喚起久屈蠖。誠知有樑棟,未忍棄榱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榱桷"是漢語古建築術語,特指房屋結構中起支撐作用的椽子。《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榱,椽也;桷,椽之方者",即圓形截面為榱,方形截面為桷,共同構成屋頂木構架的核心組件。

該詞包含三個核心義項:

  1. 形制與功能:根據《營造法式》記載,榱桷按截面形狀區分功能,圓形榱多用于殿閣承重,方形桷常見于廊庑結構,兩者通過榫卯咬合形成網狀支撐體系。
  2. 文學比喻義:在蘇轼《淩虛台記》中,"榱桷"被引申為治國理政的基層力量,如"夫台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欤"的論述,将建築構件比作社會基礎。
  3. 曆史演變:考古發現顯示,商代甲骨文已有"桷"字象形文字,西周青銅器銘文中"榱"字開始出現組合使用,至《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棟折榱崩"的記載,标志着該詞完成術語化定型。

詞源學角度,《說文解字》指出:"榱從木衰聲,桷從木角聲",二字皆以木為形旁,聲旁分别标示材質與形狀特征,符合漢字六書中的形聲造字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榱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uī jué,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釋:

  1. 本義:屋椽
    指傳統建築中支撐屋頂瓦片的木條,即椽子。例如《孔子家語·五儀解》中記載:“仰視榱桷,俯察幾筵”(),宋代王安石的詩句“榱桷連空欲驚矯”也以此描繪建築結構()。此義強調其在建築中的實際功能。

  2. 比喻義一:重要人物
    古代文獻常以“榱桷”比喻肩負重任的人才,如《世說新語·傷逝》中“雖榱桷惟新”暗指國家棟梁()。《北史》中“有隋之榱桷”也用于稱贊能臣()。

  3. 比喻義二:次要角色
    與“棟梁”相對時,“榱桷”則指次要人物。如唐代元稹《上門下裴相公書》提到“棟樑榱桷,鹹適其用”,強調各司其職();宋代王禹偁詩中“未忍棄榱桷”也暗含此意()。

補充信息: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詩詞及語言學分析,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敗水財東長短星誠慊赪顔蚩蚩春宵宮出死道衣獨出一時沸踴風裁諷術敷疏幹濕球溫度表廣袖管絲關肅霜菰蔣亨通黃母毀辱互讦集次截教界畔解卸疾雷不暇掩耳九弄曠土困覺老老大大雷蜞瞭亮離分洛下馬兜鈴盲腸炎旁徵博引樸抶劈山裒多增寡仆使氣蠱棋局穹祇确信韶濩射生軍霜金順人應天碎聒通階托迹托足卧龍烏膩無絃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