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ing smoothly;be prosperous] 順利
萬事亨通
通達;順暢。《易·隨》“元亨利貞” 唐 孔穎達 疏:“元亨者,於相隨之世,必大得亨通;若其不大亨通,則無以相隨,逆於時也。” 宋 張載 《經學理窟·學大原下》:“蓋人經歷險阻艱難,然後其心亨通。”《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 劉官人 ,你是一時運限不好,如此落寞,再過幾時,定時有個亨通的日子。” 老舍 《趙子曰》第十七:“我恭賀你, 老趙 ,你的官運算是亨通。”
“亨通”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ēng tōng,主要含義為順利、通達,常用于形容事務發展無阻礙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事物發展順暢、無阻礙,如“萬事亨通”。
例:《儒林外史》 中“老運亨通”即指晚年順遂。
詞源與演變
源自《易經·隨卦》“元亨利貞”,唐代孔穎達注解為“大得亨通”,強調順應時勢的暢通狀态。
作為人名時,“亨”象征通達、吉祥,“通”寓意無阻、顯達,組合後寄托了對順遂人生和顯貴地位的期許。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亨通(hēng tōng)是一個表示順利、順心、順利發展的詞彙,指的是事情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目标,一帆風順。
亨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亠(tóu),右邊是口(kǒu)。根據漢字部首的分類,亠屬于蓋字底部的部首,口屬于口字底部的部首。亨字的總筆畫數為6。
亨通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的卦辭中,後來逐漸被廣泛使用。
亨通的繁體字為亨通。
在古時候,亨通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亨”字可能會寫成“亙”或“夐”字,但總體上形狀和意義相近。
1. 他的事業非常亨通,順利實現了自己的目标。
2. 隨着家庭生活的亨通,他們決定買輛新車。
亨通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複合詞,如:
亨通發達、亨通順利、亨通無阻。
近義詞:順利、順遂、通達、興旺。
反義詞:困難、阻塞、不順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