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馬兜零 ”。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夏日開筒狀花,紫綠色。蒴果球形,通稱馬兜玲,為鎮咳袪痰藥。根莖細長,有強烈的辛香味,有解暑、降壓、消炎、止痛*********,通稱青木香。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馬兜零之根,乃是獨行。”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馬兜鈴》:“﹝馬兜鈴﹞其實尚垂,狀如馬項之鈴,故得名。”《西遊記》第三六回:“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趲馬兜鈴。”
馬兜鈴是一種具有多重含義的植物名稱,其解釋如下:
馬兜鈴得名于其果實形态,成熟後呈球形或卵圓形,形似挂在馬頸下的響鈴。其學名為Aristolochia debilis,屬馬兜鈴科纏繞草本植物。
馬兜鈴的不同部位具有多種功效:
馬兜鈴含馬兜鈴酸,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對腎髒有害,需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學或藥學信息,可參考《本草綱目》或中醫典籍。
《馬兜鈴》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草本植物,又稱作馬蔺、百色草等。這種植物通常生長在水邊或沼澤地區,具有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
《馬兜鈴》這個詞可以按照部首進行拆分,其中“馬”為馬部首,表示與馬相關的事物;“兜”為兜部首,表示與兜、包相關的事物;“鈴”為金屬部首,表示與金屬相關的事物。
根據筆畫的拆分,《馬兜鈴》一詞共由16畫組成,其中“馬”為3畫,”兜“為6畫,”鈴“為7畫。
《馬兜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草木詩詞中,用以描繪花草的美麗或者表達感情。繁體字的寫法為「馬兜鈴」。
在古代,「馬兜鈴」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馬兜鈴」一詞的字形為「馬兜」和「鈴」。這些不同的寫法可能是由于曆史的變遷和字體的演變所導緻的。
1. 花卉園内的馬兜鈴盛開,吸引了許多遊客。
2. 他采摘了一束美麗的馬兜鈴花送給了母親。
馬兜鈴草、馬兜鈴盆栽、馬兜鈴狀、馬兜鈴花
百色草、馬蔺
馬蔺鈴、金屬兜、馬鈴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