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絃琴的意思、無絃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絃琴的解釋

沒有弦的琴。 南朝 梁 蕭統 《陶靖節傳》:“ 淵明 不解音律,而蓄無絃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後用以為典,有閑適歸隱之意。 唐 白居易 《夜涼》詩:“舞腰歌袖抛何處?唯對無絃琴一張。” 清 曹寅 《宋牧仲中丞見招奉和二韻》之一:“中丞獨儒雅,示撫無絃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絃琴”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典故性意象,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無絃琴”字面指沒有琴弦的樂器,最早見于南朝梁代蕭統《陶靖節傳》對陶淵明的記載:“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辄撫弄以寄其意。”。陶淵明雖不通音律,卻常撫弄無弦之琴以寄托情志,由此衍生出超越形式、追求内在意趣的象征。

二、文化象征

  1. 閑適歸隱的象征
    陶淵明以無弦琴表達超脫世俗的隱逸情懷,如他在自述中寫道:“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強調精神意趣高于外在形式。後世文人如白居易、曹寅等常借此表達淡泊心境,如白居易詩雲:“唯對無絃琴一張”。

  2. 哲學與美學的延伸
    該典故被解讀為道家“大音希聲”思想的體現,主張超越物質局限,追求内在境界。同時,也暗含魏晉名士“得意忘言”的玄學态度。

三、其他語境中的含義

四、相關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王昌齡、白居易等多次化用此典,如:“大音自成曲,但奏無弦琴”,均借以抒寫超然物外的情懷。

總結來看,“無絃琴”的核心意義在于陶淵明典故中的精神寄托,成為中國文化中“重意輕形”的經典符號。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用例或科技原理,可參考對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絃琴

無絃琴是指一種沒有琴弦的樂器,常用于象征性的表演和裝飾。它的發音與傳統樂器相似,但沒有音源以産生弦樂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絃琴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來源和繁體

無絃琴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古文獻和文學著作中。在繁體字中,無絃琴為「無絃琴」。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無絃琴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字體和筆畫方式。其中一種可能的寫法為「無綫琴」。不同的時代和地區也可能會有其他的寫法變體。

例句

以下是一些關于無絃琴的例句:

  1. 他在舞台上演奏着一台無絃琴。
  2. 這幅畫中描繪了一個人悠哉地彈奏着無絃琴。
  3. 無絃琴的音樂給人一種甯靜和舒適的感覺。
  4. 在古代,無絃琴常用于宮廷的音樂表演。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以下是與無絃琴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