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人應天的意思、順人應天的詳細解釋
順人應天的解釋
同“ 順天應人 ”。《晉書·樂志上》:“聖皇君四海,順人應天期。”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四折:“豈不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趙氏 既昌,合當順人應天,不宜苦苦直要報仇。”
詞語分解
- 順人的解釋 順從民心。《韓非子·用人》:“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循天則用力寡而功立,順人則刑罰省而令行。”《後漢書·章帝紀》:“俗知順人,莫知順天。” 唐 權德輿 《仲秋朝拜昭陵》詩:“撫運斯順人
- 應天的解釋 .順應天命。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 湯 受命而正,應天變 夏 作 殷 號。” 唐 杜甫 《谒先主廟》詩:“應天才不小,得士契無隣。” 明 劉基 《煌煌京洛行》:“應天順民心
網絡擴展解釋
“順人應天”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通常用于描述順應自然規律與人心所向的行為,尤其在政治或社會變革中強調合法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順應人事(人心)和天命(自然規律)。
- 深層内涵:強調統治者或變革者需符合兩個核心條件:
- “順人”:合乎民心,滿足民衆訴求;
- “應天”:遵循天道或客觀規律,如朝代更替的必然性。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周易·革卦》記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指商湯、周武王推翻暴政的行為既順應天命又得民心。
- 曆史用例:
- 《晉書》用“順人應天期”歌頌帝王統治的正當性;
- 元雜劇《豫讓吞炭》以“趙氏既昌,合當順人應天”說明政權更疊的合理性。
三、應用場景
- 政治領域:古代多用于頌揚新政權(如新朝建立)的合法性。
- 現代社會:引申為勸誡人們順應時勢、尊重客觀規律,避免逆勢而為。
四、近義與關聯概念
- 近義詞:順天應人、應天順人(強調順序差異,但核心含義一緻)。
- 關聯思想:與儒家“天命觀”和道家“道法自然”理念相通,體現中國傳統“天人合一”哲學。
五、總結
該成語融合了中國古代對“天命”與“民意”的雙重重視,既可用于客觀描述曆史變革的必然性,也隱含對統治者需兼顧民本與天道的道德要求。其核心思想至今仍具啟示意義,提醒人們在社會活動中需平衡主觀意願與客觀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順人應天》的意思
《順人應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按照人的本性和社會規律去行動,順應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趨勢。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順人應天》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彳”和“心”,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
《順人應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尚書·召诰》中,意指君王應該順應天命,依循人倫道義,才能得到天的保佑。
繁體
《順人應天》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順人應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經曆了多種變遷,而《順人應天》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并沒有明确的标準。不過,一種常見的古字形是「順人應天」。
例句
1. 父母的教誨讓孩子明白了順人應天的道理。
2. 在領導的帶領下,團隊順人應天,最終取得了***************。
組詞
1. 順應:按照、順着、隨從。
2. 應天:迎合、順應天意、順天從人。
近義詞
1. 順理成章
2. 遵循規律
3. 順應潮流
反義詞
1. 不合時宜
2. 違背常理
3. 逆水行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