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托迹的意思、托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托迹的解釋

見“ 托迹 ”。


亦作“ 托跡 ”。猶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處深山或賤位,以逃避世事。 明 高啟 《送呂山人入道序》:“而其隱也,皆托跡山林為 老氏 之徒。” 明 夏完淳 《獄中上母書》:“慈君托迹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别姓。” 清 新小武 《易水餞荊卿》:“因此隱忍遷就,托跡屠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托迹”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tuō jì,其核心含義為寄身 或寄托形迹,多用于描述逃避世俗、隱居或寄托身心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1. 寄身避世
    指主動脫離世俗紛擾,選擇隱居山林、遁入空門(如成為僧道)或身處卑微職位以逃避現實。例如:

    • “托迹山林,不問世事”(、)
    • “慈君托迹于空門”
  2. 形迹的寄托
    強調将身心寄托于特定環境或身份,帶有超脫現實、追求精神安甯的意味。例如:

    • “托迹黃老,辭世卻粒”(、)

用法與語境


權威來源補充

根據漢典解釋,該詞強調“寄托形迹”,與佛教、道教隱修文化關聯密切。而曆史用例(如)進一步印證其多用于描述亂世中人的避世選擇。


“托迹”不僅指物理空間的隱退,更包含精神層面的超脫,是古代文人逃避現實、尋求内心平靜的典型表達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托迹》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托迹》是一個成語,意為追尋或尋找失散的蹤迹或線索。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托迹》這個詞的部首是“手”,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托迹》這個成語源于古代傳說中的托名尋迹之術,意為通過托名尋找失散的蹤迹或線索。

繁體

《托迹》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為「託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在演變過程中,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其中,《托迹》這個成語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托跡」。

例句

他通過托迹,最終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

組詞

追迹、尋迹、追蹤

近義詞

追尋、尋覓、搜尋

反義詞

放棄、放逐、失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