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爨桐的意思、爨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爨桐的解釋

(1).謂焚燒桐木為炊。事本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三:“ 吳 人有燒桐以爨者, 邕 ( 蔡邕 )聞火烈聲,曰:‘此良材也。’因請之,削以為琴,果有美音。”後以“爨桐”指遭毀棄的良材。 唐 顧非熊 《冬日寄蔡先輩校書京》詩:“惟君知我苦,何異爨桐鳴。” 前蜀 韋莊 《同舊韻》:“但埋 酆 獄氣,未發爨桐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世非無爨桐之患而患無 蔡邕 。”

(2).指焦尾琴。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有絃即彈,有孔即吹,不獨柯亭、爨桐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爨桐”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被毀棄的良材:指本可用于制作琴的優質桐木,因被當作柴火焚燒而遭毀壞。
  2. 焦尾琴的代稱:特指東漢蔡邕用燒焦桐木制成的名琴“焦尾琴”,後成為典故中的文化符號。

二、典故出處
源自《搜神記》記載:蔡邕(東漢文學家)聽到有人燒桐木時,通過木材燃燒的爆裂聲判斷其為制琴良材,遂搶救出已燒焦的桐木制成琴,果然音色極佳。此故事凸顯了“慧眼識材”的寓意。

三、引申與運用

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學術語境,日常使用較少,常見于探讨傳統文化、藝術鑒賞等領域。若需更深入考據,建議結合《後漢書》《搜神記》等古籍原文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爨桐(cuàn tóng)是一個漢字詞,字意指古代供祭祀時所燒的柴火。拆分部首為火(huǒ)和木(mù),筆畫數為10。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文化,用來指稱特定的祭祀儀式中所用的柴火。在繁體字中,爨桐的寫法為爨檮。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存在差異,爨桐在古時候的寫法有爨檮、爨媞等。以下是一個爨桐的例句:他們在廟前生起了爨桐,向神明祭拜。 與爨桐相關的組詞包括祭祀、柴火、祭品等。近義詞可能有祭火、祭爐等。反義詞可能有炭火、篝火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您對其他問題有興趣,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