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andguard]
(2) 劍上的保護手的裝置
(3) 一把刀或匕首上類似劍的護手的保護裝置
(4) [nipper]∶漁民戴的用來保護手不被繩索勒壞的厚箍帶或連指手套
刀劍等柄上安裝的用來保護手的金屬配件,一般為橢圓形或海棠形。《解放日報》1945.2.5:“刺時二人各戴‘護身’,持有護手的木槍,做不規則的對刺。”
“護手”一詞具有多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實物裝置
指安裝在刀、劍、匕首等武器或工具柄部的金屬配件,形狀多為橢圓形或海棠形,用于保護使用者的手部免受傷害。這種裝置常見于擊劍運動、屠宰工具或冷兵器中,能有效防止手部滑脫或與刃部直接接觸。
防護用具
漁民等職業使用的厚箍帶或連指手套,用于保護手部不被繩索勒傷,屬于功能性護具。
動詞用法
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手段保護手部,例如塗抹護手霜、穿戴手套等日常護理行為。如漢典中提到:“做完家事後,她習慣用潤膚液護手”。
成語隱喻(較少見)
在特定語境下可比喻對他人的關心與照顧,如查字典解釋的“保護手部,引申為在精神或物質上給予幫助”。但此用法在多數文獻中未廣泛提及。
不同領域對“護手”的定義側重不同,例如武術領域強調其防護功能,而生活場景中更傾向護理行為。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護手是一個常用的詞彙,指的是保護手部的意思。接下來我們來詳細了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護手的拆分部首是手,并且手字在護手中作為主體。手字的基本筆畫有4畫,分别是“橫、豎、橫、撇”。護字的基本筆畫是6畫,分别是“橫、捺、橫折鈎鈎、橫、豎鈎鈎、豎鈎鈎”。
護手一詞起源于現代漢語,并且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護手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其中,手字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而護字的古代寫法則是“宀、複文、卝、匕、冃、弓”,總共6個部首,形狀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
以下是護手一詞的例句:
與護手相關的詞彙有:
與護手近義的詞語有保護手部、保養手部、呵護手部等;反義詞包括曝曬手、忽視手部等。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對于護手一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了更加詳細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