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從帝王左右。《文選·左思<魏都賦>》:“藹藹列侍,金蜩齊光。詰朝陪幄,納言有章。” 李善 注:“《周禮》曰:‘幕人掌幄帟。’ 鄭玄 曰:‘王所居之帳也。’”
“陪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éi wò,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古代宮廷或帝王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核心
指陪從帝王左右,即在帝王處理政務或起居時,隨侍于其帳幕(幄)旁,輔助或陪同。
文獻出處
源自《文選·左思〈魏都賦〉》:“藹藹列侍,金蜩齊光。詰朝陪幄,納言有章。”,描述臣子清晨陪侍帝王議政的場景。
如果需要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文選》等古籍,或結合權威詞典(如、5、6)進行驗證。
陪幄(péi fá)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陪意為陪伴、陪同,幄意為帳幕、帷幔。該詞組的意思是陪伴在床帳之旁的人,也可指在夫人身旁服侍的婢女。
陪的拆分部首是⺅(肉字旁),總共有8個筆畫;幄的拆分部首是巾(巾字旁),總共有3個筆畫。
陪幄一詞最初出現在古代文獻《晉書·卷十六·良策》中。在繁體字中,陪幄的寫法為陪廻。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陪幄往往被寫成陪㜣。㜣為古代的一種帶有幔帷的車或床的象形字,用來表示幄的意思。
1. 他是國王的忠臣,一直陪幄在他的身邊。
2. 她是夫人身旁的貼身丫鬟,專門負責陪幄的工作。
組詞:陪伴、陪同、陪練、陪同
近義詞:侍立、侍候、服侍
反義詞:獨行、獨居、獨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