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魂失魄的意思、丢魂失魄的詳細解釋
丢魂失魄的解釋
[distracted] 形容心神不定
一周來,銀環茶不思,飯不想,丢魂失魄的,像着了魔一樣。—— 李英儒《野火春風鬥古城》
詳細解釋
(1).形容非常驚慌。 俞林 《在太行山上》:“看看近了, 小範 首先從樹叢後面猛跳出來,那家夥吓得丢魂失魄,尖叫一聲,返身就跑。”亦作“ 丢魂丢魄 ”。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十九回:“有一個狼撲上來,爪子搭在了他的身上,正吓得他丢魂丢魄的時候,山上過來一群鋤地的,才把狼趕走。”
(2).謂沒頭腦,無主見。 康濯 《春種秋收·三面寶鏡》:“但另一方面,你又怎麼能叫他相信這人多、嘴多、心多的農業社果然會辦的長久?怎麼能叫他安安生生地跟上農業社,丢魂失魄當傻瓜?”
詞語分解
- 丢的解釋 丢 ū 失去,遺落:丢失。丢人。丢盔卸甲。 放下,抛開:丢棄。丢卒保車(?)。 拾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失魄的解釋 猶失魂。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望塵奔北,聞敵失魄。”《晉書·天文志中》:“有雲如蛟龍,所見處将軍失魄。”
網絡擴展解釋
“丢魂失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iū hún shī pò,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釋義與用法
-
核心含義
形容人因極度驚慌或心神不甯而失去常态,表現為慌亂無主、精神恍惚。例如:
李英儒《野火春風鬥古城》中寫道:“銀環茶不思,飯不想,丢魂失魄的,像着了魔一樣。”
-
結構特點
- 屬于聯合式成語,可作狀語或定語,多用于貶義語境。
- 近義詞包括“喪魂落魄”“丢魂丢魄”(後者為同義變體)。
-
典型場景
常用于描述因突發事件(如驚吓、恐懼)導緻的失控狀态。例如:
俞林《在太行山上》提到:“那家夥吓得丢魂失魄,尖叫一聲,返身就跑。”
來源與擴展
- 出處:最早見于現當代文學作品,如俞林、李英儒的小說。
- 語法功能:強調行為或狀态的失控性,如“吓得丢魂失魄”“丢魂失魄地逃跑”。
該成語通過“魂”“魄”的象征意義,生動刻畫了人在極端情緒下的失态表現,適用于文學描寫或口語中強調慌亂的情景。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漢典》或文學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丢魂失魄》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情緒激動或恐懼到極點,失去了理智和意識。現在讓我來為你解釋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還有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和筆畫:
《丢魂失魄》的部首是 "⺭",是一個犬的變形。總共有11畫。
來源:
《丢魂失魄》最早出現在明代戲曲《漢宮秋》中,形容人失去魂魄的狀況。後來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
繁體:
《丟魂失魄》是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不同,主要在于筆劃的書寫形狀和部分字形的差異。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丢魂失魄》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相同。
例句:
他聽到了一聲巨響,吓得丢魂失魄地跑了出去。
組詞:
丢失、喪失、魂魄、失去
近義詞:
驚恐萬狀、惶惶不安、神魂颠倒
反義詞:
鎮定自若、泰然自若、不動聲色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都可以繼續問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