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 末 南朝 宋 初詩人 陶潛 、 謝靈運 的并稱。 陶 善寫田園詩, 謝 長于山水詩,兩人都擅長于描寫自然景物。 唐 杜甫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 陶 謝 不枝梧,風騷共推激。” 仇兆鳌 注:“ 鐘嶸 《詩品》:‘ 陶潛 詩,其源出於 應璩 ,又協 左思 風力。 謝靈運 詩,其源出於 陳思 ,雜有 景陽 之體。’” 宋 蘇轼 《書黃子思詩集後》:“至於詩亦然, 蘇 李 之天成, 曹 劉 之自得, 陶 謝 之超然,蓋亦至矣。” 清 黃鷟來 《述别叙懷》詩之四:“ 陶 謝 與 李 杜 ,大冶歸陶鎔。”
“陶謝”是東晉末年至南朝宋初期的兩位著名詩人陶淵明(陶潛)與謝靈運的并稱。這一稱呼源于他們在詩歌創作上的獨特成就及對自然題材的專注,具體解釋如下:
兩人雖分屬不同詩歌流派(陶為田園詩、謝為山水詩),但均以自然景物描寫見長,被視為魏晉南北朝時期自然詩風的典範。唐代杜甫曾以“陶謝不枝梧,風騷共推激”贊譽他們的文學地位。
兩人并稱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題材詩歌的推崇,後世常以“陶謝”代指山水田園詩創作的高超水平,如李群玉詩句“靜入陶謝格”即借其名贊他人詩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兩位詩人的生平或作品,可參考權威文學史資料或古籍《宋書》《陶淵明集》等。
《陶謝》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感激、感謝。表示對别人的好意、幫助或恩情表示感激之情。
拆分部首:阝謝
拆分筆畫:12畫
《陶謝》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在《詩經·韓殇》一篇中,有“陶唐郊行,言維邦舉,陶唐有哲,俨冠以履。”的記載。在這裡,陶唐指的就是傳說中的一位古代賢人,他通常被描述為一位聰明而有智慧的人。而“陶謝”在這篇詩中被用來表示對陶唐的敬意和感激。
繁體字為「陶謝」。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有所不同。《康熙字典》記錄了古時候「陶謝」的字形,字形如下:
陶:镸包從隹,又聿,敕聿從隹拐。本義是指一種陶制的容器。
謝:弓耑扌亍從言,又從讠曷從支,從讠曷從犬,從言至也。本義是指感激。
請你代我向他陶謝一下,表達我的感激之情。
陶瓷、陶制、謝意、謝絕
感謝、鳴謝、緻謝
抱怨、埋怨、責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