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遊戲。 漢 王充 《論衡·刺孟》:“夫人無故,毀瓦畫墁,此不癡狂,則遨戲也。” 宋 司馬光 《龍圖閣直學士李公墓志銘》:“兄 綯 教之書,嚴其課程而出,公遨戲自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菱角》:“一日,至祠,有少女挽兒遨戲其中。”
遨戲(áo xì)是漢語中表示嬉戲遊玩的複合動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溯源 “遨”本義為遊逛,《說文解字》釋作“遊也”,《玉篇·辵部》載“遨,遊也”。“戲”在《廣雅》中解為“谑也”,含遊戲、戲耍之意。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東漢典籍,《後漢書·劉盆子傳》載“乘軒車大馬,乘青蓋車,猶從牧兒遨戲”,描繪少年遊樂場景。
二、用法特征 該詞多用于描述無憂無慮的遊樂狀态,如《文選·張衡<西京賦>》中“趫悍虓豁,如虎如獧。睚眦虿芥,屍僵路隅。丞相欲以贖子罪,陽石污而公孫誅”句,李善注引薛綜曰“陽石,姑名也。遨戲雲陽之間,污穢太子宮也”,展現恣意遊樂帶來的負面後果。
三、古今演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降低,但在方言及文學創作中仍有保留。如《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其在江淮官話中的變體用法,指代兒童追逐打鬧行為。
參考資料:
“遨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áo xì,其核心含義為“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戲”,多用于形容無拘無束的娛樂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詞在古代典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典籍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論衡》《聊齋志異》等原文。
百故暴逆蔽旒兵木禀知必要性不學面牆成景吹簸促熟骀浩敵國通舟定型非人臯鷄革笥顧逮詭戾黑錫橫憂河嶽後兒狐臭建本降體芥虿結褵棘戶錦筵踞傲勘誤表客館焜爛拉大排連步裡長蹑寇凝碧乾窦翹首青穹睿谟儒士三灑沙獾山峰韶氣石灰石獸害雖使素鱗堂飯天花蹪陷為書甕下污溝向化小條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