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德的意思、施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德的解釋

給予恩惠。《國語·周語中》:“先王之教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節解而備藏,隕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此先王所以不用財賄,而廣施德於天下者也。” 韋昭 注:“施德,謂因時警戒,謹蓋藏,成築功也。”《鬼谷子·中經》:“能言者儔善博惠,施德者依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施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給予恩惠,強調通過善行或行動為他人帶來利益或幫助。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根據《國語·周語中》和《鬼谷子·中經》等古籍記載,“施德”指通過具體行為(如治理、勸誡、物資支持等)向他人施加恩惠,體現為對社會的貢獻或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例如古籍中提到“因時警戒,謹蓋藏,成築功”等行為均屬于施德的範疇。

  2. 傳統用法與示例

    • 古籍應用:在《國語》中,施德被描述為先王治國的重要原則,即通過順應自然規律、完善民生工程來惠及百姓,而非單純依賴財物賞賜。
    • 經典造句:如“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苦己利人,勤打塵勞”等,均體現施德需結合實際行動與無私精神。
  3. 現代延伸理解
    現代語境中,“施德”可泛指一切善舉,例如助人為樂、公益捐贈、知識分享等,強調以主動姿态傳遞善意。例如“愛是陽光對春苗的布施德澤”即以自然現象比喻施德的廣泛影響。

  4. 相關詞彙

    • 近義詞:布施、行善、惠澤
    • 反義詞:結怨、損德、施虐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案例,可參考《國語》相關注解或當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施德

施德是一個表示行善、施行道德行為的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斤(jīn)和心(xīn),分别代表施舍和内心。它由10個筆畫組成,屬于中等字形難度。

施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孟子的觀念。在孟子的著作中,施德被視為一種高尚的美德。這個詞在文化傳統中紮根深遠,在現代話語中經常用來形容人們行善、施與他人的義舉。

施德的繁體字為「施德」,其中的「施」保持了簡體字的形狀,而「德」則變成了「德」。這種差異是由于繁體字在演變時的變化所緻。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些許不同于現代。在《康熙字典》中,施德字的寫法是「④ 善施,行善也。」,說明施德是指行善的意思。

以下是關于施德的例句:

  1. 他經常施德行善,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 施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常懷感恩之心。
  3. 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秉持着施德的理念,幫助他人。

與施德相關的組詞有施舍、施粥等。這些詞都有着類似的意義,即施與他人的義舉。

施德的近義詞包括行善、布施、慷慨等,它們也表示着施與他人的行為。

反義詞則是惡行、行兇等,表示着不好的行為。

施德作為一個美德的象征,在我們的社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隻有每個人都能懷着施舍的心,行善積德,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