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券食的意思、券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券食的解釋

謂憑券供給的膳食。 宋 洪邁 《容齋續筆·買馬牧馬》:“使臣、将校得遷秩轉資,沿道數十州,驛程券食、廄圉薪芻之費,其數不貲。”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三》:“所從之吏卒,所批之券食,所受之禮饋,皆有明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券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現代常用詞有所不同,主要出現在特定曆史文獻中。根據古代典籍和訓诂學考釋,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券食"指憑券領取的食物或俸祿。其中"券"指作為憑證的契據(如竹木或布帛制成的符節、文書),"食"則指食物、膳食或官府發放的糧饷。該詞體現了古代以憑證支取生活物資的制度,常見于官府供給或軍事後勤場景。例如漢代鄭玄在注釋《周禮·天官·膳夫》時提到相關供給制度,清代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進一步闡釋:"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凡祭祀之緻福者,受而膳之,以摯見者亦如之",其中涉及憑券供給的運作方式。

二、功能解析

  1. 官方供給憑證

    在官僚體系中,"券食"作為官吏俸祿的支付形式之一,如《墨子·雜守》記載:"為卒幹飯,人二鬥,以備陰雨……使度門巷,可以往來,券食為之。" 此處"券食"即守城士卒憑券領取的應急口糧。

  2. 軍事後勤應用

    漢代邊塞戍卒的糧饷發放常采用"食券"制度,居延漢簡中多見"卒某某受券食若幹"的記錄,印證了憑券領取定量食物的軍事管理制度。

三、字形與詞源佐證


權威參考來源

  1.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墨子間诂》(清·孫诒讓撰),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本
  3. 《居延漢簡釋文合校》(謝桂華等編),文物出版社
  4.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券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券食”指憑券供給的膳食,即通過特定憑證(券)獲取食物。這裡的“券”是古代用作憑證的契據或票據,而非現代意義上的優惠券。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1. 宋代制度中的體現
    宋代文獻如洪邁《容齋續筆》提到“驿程券食”,指官員、使臣憑券在驿站獲得食物補給,屬于公務差旅的福利制度。

  2. 財政管理的規範
    葉適《法度總論》記載“所批之券食,所受之禮饋,皆有明禁”,說明券食的發放需遵循嚴格規定,防止濫用。


三、詞義辨析


四、常見誤解

部分現代解釋(如)誤将“券食”理解為“用優惠券購買食物”,實為對古義的曲解。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其原意。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容齋續筆》《法度總論》等宋代典籍,或漢典等權威字詞解析平台。

别人正在浏覽...

頒冰八體本邦碧靛子愊臆償逋倡情冶思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仗傎亂貂鹖吊奇丁點冬羽遁野風邁功行規害橫三竪四晦芒灰容土貌灰志魂牀漸漬燋黃交際舞接軌經袠金虬錦文開假客室立馬蓋橋漉池抹布麥舟之贈楣機茗花年衰歲暮破悭齊截截傾陂傾服全能冠軍腮鬥三才森森蹜蹜莎笠生平勢如破竹獅子滾繡毬守禮耍單四士天涯若比鄰文藝學閑逛憲式效志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