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度的意思、籌度的詳細解釋
籌度的解釋
謀劃;想辦法。《舊唐書·岑文本傳》:“及将伐 遼 ,凡所籌度,一皆委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心下徘徊自籌度,隻除會聖,一命難逃。”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君也念急難,疏通暗籌度。” ********* 《緻海外國6*民6*黨同志書》:“現本黨極力籌度,務祈早日實現。”
詞語分解
- 籌的解釋 籌 (籌) ó 計數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籌策(a.古代計算用具,以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b.計策)。籌算。籌碼。略勝一籌。竹籌。酒籌。 謀劃:籌款。籌備。籌措。籌劃。籌集。籌建。運籌。統籌。一籌莫展。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度的解釋 度 ù 計算長短的器具或單位:尺度。刻度。度量衡。 事物所達到的境界:程度。高度。風度。 分角的單位,一圓周角分為度:角度。 依照計算的一定标準劃分的單位:溫度。濕度。經度。緯度。濃度。 電能的單位,一千瓦小時電量的通稱。 法則,應遵行的标準:制度。法度。 哲學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 能容受的量:氣度。 考慮,打算:置之度外。 過,由此到彼:度日。度假。歡度新春。 量詞,次:一度。再度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籌度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籌度”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謀劃、考慮辦法,常用于描述對複雜事務的深思熟慮和策略制定。以下是詳細解析:
1. 詞義與用法
- 核心含義:指通過周密思考來制定計劃或解決問題,強調策略性和系統性。
- 示例:
- 《舊唐書》提到“凡所籌度,一皆委之”,意為将重要事務的謀劃完全托付給他人。
- 孫中山《緻海外國民黨同志書》中“現本黨極力籌度”,指國民黨正在努力謀劃策略。
2. 讀音與構成
- 拼音:現代漢語中多讀作chóu dù(部分古籍中或讀為“chóu duò”,如《三國志》注音)。
- 單字解析:
- 籌:原指竹制的計數工具,引申為謀劃(如“統籌”)。
- 度:此處取“考慮、衡量”之義,與“審時度勢”中的“度”同義。
3. 應用場景
- 古代文獻:多用于軍事、政治決策(如《三國志》中楊儀“籌度糧谷”的記載)。
- 現代語境:可泛指對複雜事務的規劃,如商業策略、項目籌備等。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籌劃、籌謀、運籌、規劃。
- 反義詞:輕率、隨意、草率。
提示:如需查閱具體古籍用例或更詳細的詞源,可參考《舊唐書》《三國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1. 詞義解釋:
《籌度》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計劃、安排,即籌劃和計度。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籌度》的拆分部首為竹(⺮)和米(米),總筆畫數為11畫。
3. 來源:
《籌度》一詞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且夫無貸然後能籌度,非必貸時心有所乘。”表示在沒有借款的情況下進行計劃和安排。
4. 繁體:
《籌度》的繁體字為「籌度」。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籌度》字寫作「擣度」,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逐漸演變為現今的寫法。
6. 例句:
他們正在籌度明年的商業計劃。
7. 組詞:
籌謀、籌劃、籌備、籌集、籌建、籌碼。
8. 近義詞:
安排、計劃、謀劃、布置。
9. 反義詞:
隨意、臨時、搞亂、糊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