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祀的意思、從祀的詳細解釋
從祀的解釋
(1).猶配享,附祭。《新唐書·禮樂志五》:“ 永徽 中,復以 周公 為先聖, 孔子 為先師, 顔回 、 左丘明 以降皆從祀。”《元史·祭祀志五》:“ 皇慶 二年六月,以 許衡 從祀,又以先儒 周敦頤 、 程顥 、 程頤 、 張載 、 邵雍 、 司馬光 、 朱熹 、 張栻 、 呂祖謙 從祀。 至順 元年,以 漢 儒 董仲舒 從祀。”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從祀》:“ 周 、 程 、 張 、 朱 五子之從祀,定於 理宗 淳祐 元年, 顔 、 曾 、 思 、 孟 四子之配享,定於 度宗 鹹淳 三年,自此之從,國無異論,士無異習。”
(2).陪祭。 南朝 梁 劉孝威 《謝南康王饷牛書》:“從祀 甘泉 ,方無假於丞相。”《新唐書·禮樂志一》:“又設祀官及從祀羣官位於東西壝門之外。”《元史·祭祀志一》:“臣下從祀,冠服歷代所尚,其制不同。”
詞語分解
- 從的解釋 從 (從) ó 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 采取,按照:從優。 跟隨:願從其後。 跟隨的人:侍從。仆從。 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 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 次要的:主從。從犯。 宗族中次于
- 祀的解釋 祀 ì 祭:祭祀。祀天。祀祖。 中國殷代指年:十有三祀。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從祀”是古代祭祀制度中的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 配享、附祭
指次要祭祀對象與主祭對象共同受祭,通常用于表彰與主祭者有密切關聯的人物或神靈。例如:
- 唐代将顔回、左丘明等儒家學者作為孔子的從祀對象;
- 元代将周敦頤、程頤、朱熹等理學家列入孔廟從祀名單;
- 宋代至明清,從祀制度成為儒家道統傳承的重要體現。
2. 陪祭
指祭祀活動中次要參與者或輔助性祭祀環節。例如:
- 南朝文獻記載“從祀甘泉”,指在甘泉宮祭祀中擔任陪祭角色;
- 《新唐書》提到祭祀時需設置“從祀羣官位”,即陪祭官員的位置安排。
曆史意義
從祀制度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文化傳承的重視,如宋神宗時期将荀況、揚雄等學者納入從祀,既是對學術貢獻的認可,也強化了儒學正統地位。明清時期更形成嚴格的從祀标準,需綜合考量學術成就、道德品行等因素。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典籍與曆史案例,完整信息可參考《新唐書》《元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從祀(cóng s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從”是上面一個小橫加下面一個點,代表跟隨、依附的意思;“祀”是由“礻”和“己”組成,表示祭祀的意思。
這個詞的來源是由“苟從于己”所演變而來,用以描述事物的追隨或依附的情況。它可以指人們崇拜神明或祖先,參與祭祀活動。在古時候,人們通過祭祀表達對神明或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繁體字中,《從祀》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舉個例句來說明這個詞的用法:“我們要從祀先人,傳承家族的美德和價值觀。”
與“從祀”相近的詞語有:“祭祀”、“祭拜”、“上香”等,它們都含有與宗教、神祗或祖先相關的意思。
反義詞方面,與“從祀”相對的是“抗拒”、“背離”等詞,它們表達了違背、拒絕追隨的意思。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