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觀察國情。引申為從政。《易·觀》:“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宋書·孝武帝紀》:“内難甫康,政訓未洽,衣食有仍耗之弊,選造無觀國之美。”《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引 清 鄭德基 《贈隱者》詩:“讀書豈必皆觀國,學佛何須定出家。”
“觀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觀國”指觀察國情,引申為參與政事或從政。該詞源自《周易·觀卦》中的經典表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意為通過觀察國家風貌,輔助君王治理。
二、曆史文獻用例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文研究或特定學術讨論中,其核心仍圍繞對國家狀況的觀察與分析。
觀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意思是觀察一個國家的形勢、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及其發展情況。
觀國的拆分部首是角和囗,其中“角”作為部首,表示屬于動物角的漢字,而“囗”作為部首,表示屬于圍牆圍欄的漢字。
觀國的總筆畫數為12畫,其中“角”部為7畫,“囗”部為5畫。
觀國在古代《說文解字》中有記載,并且在現代漢字規範字典中仍然保留這個詞彙。觀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觀國」。
在古代,觀國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觀國的字形為「䋴」和「䖳」。
1. 我們需要時刻觀國,了解國家的最新動态。
2. 作為一名外交官,他經常到外國觀國,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1. 觀察:觀察是觀國的動詞形式,表示通過仔細看、聽、思考等方式來獲得信息。
2. 國家:國家是指由一定的領土、人民、政權等組成的自給自足的綜合體,是觀國所要觀察的對象。
1. 觀察:觀察和觀國都表示通過仔細觀察來獲取信息,但觀國通常更側重于關注國家整體的變化和發展。
2. 觀望:觀望是指觀察情況,保持等待或觀察态度,與觀察國家的發展情況有一定的關聯。
無關詞語的反義詞無國可以是國觀,無觀可以是國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