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鳴清高。 清 袁枚 《答兩江制府尹公書》:“ 枚 已申明情節,由 江甯 轉報,此實烏鳥私情,退而求息,并非膏肓泉石,借此鳴高。”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陳亦韓 ﹞歸裡後,著書設教,垂三十年。大臣以經學薦,特旨賞國子監司業銜。先生天爵自重,原非借此鳴高,而望實交孚,必不終聽其湮沒,營營者可以悟已!” 魯迅 《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少女》:“不但是《西遊記》裡的魔王,吃6*人的時候必須童男和童女而已,在人類中的富戶豪家,也一向以童女為侍奉,縱欲,鳴高,尋仙,采補的材料。”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鳴高漢語 快速查詢。
“鳴高”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自鳴清高,指通過言行标榜自己的高尚品格或超脫世俗的姿态,通常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
核心含義
該詞出自清代袁枚《答兩江制府尹公書》等文獻,形容人刻意彰顯清高,隱含有自我标榜的意味。例如:“并非膏肓泉石,借此鳴高”(并非沉迷山水故作清高)。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那些表面上追求淡泊名利,實則通過言行凸顯自己與衆不同的人。如魯迅等作家曾以此詞諷刺某些文人的虛僞姿态。
其他可能的誤用
個别資料(如)提到“鳴高”可指“聲音高亢”,但這一解釋在權威典籍中未見明确依據,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
鳴高是一個多義詞,其主要的意思是指高昂的鳴叫聲,常常用來形容鳥類的歌唱聲。同時,也可以表示聲音高亢、響亮。
組成“鳴高”這個詞的兩個部首分别是“鳥”和“高”,其中“鳥”作為聲旁,表示與鳥相關。總的字筆畫為12畫。
“鳴高”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的《荼飯》篇中,用來形容鳥兒的鳴叫聲,“鳴鳥在陰,其夜則方将。”慢慢流傳到現在,逐漸泛指高亢的聲音。
《鳴高》的繁體字寫作“鳴高”,保留了原義和發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籍的記載,在秦朝和漢朝時期,“鳴”字的上部寫作“廣”,下部仍寫作“鳥”。而“高”字的古代寫法則沒有明顯變化。
1. 晨曦中,鳥兒鳴高,仿佛在歡迎新的一天的到來。
2. 這部音樂劇的演員們嗓音洪亮,每一曲都讓人心醉神迷,鳴高動人。
組詞: 鳴叫、高唱、鳴聲。
近義詞: 高亢、響亮。
反義詞: 寂靜、低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