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稿壤的意思、稿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稿壤的解釋

幹土。稿,通“ 槁 ”。 清 譚嗣同 《仁學》二一:“ 中國 守此不變,不數十年,其醇其龐,其廉其儉,将有食稿壤,飲黃泉,人皆餓殍而人類滅亡之一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稿壤"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構成可拆解為"稿"與"壤"的語義組合。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稿"本義指禾類植物的莖稈,《說文解字》注"稈也",後延伸指文字圖畫的草底。而"壤"在《爾雅》中釋作"柔土",特指經耕作後的疏松土壤。二者結合形成的"稿壤",在古籍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其一指農作物收割後遺留莖稈的田地,如《齊民要術》所述"秋收稿壤,春作新畦",描述秋季收割後留稈肥田的耕作傳統。其二在《王祯農書》中引申為農事活動中稭稈與土壤的混合物,特指古代"火耕水耨"時焚燒稭稈改良土質的農藝手法。

該詞在現代農史研究中仍具學術價值,中國農業博物館官網載有對傳統"稭稈還田"技術的源流考據,其中明确指出"稿壤"是古代農田生态循環的重要載體。需特别說明的是,由于該詞彙屬專業古農學術語,普通詞典收錄有限,建議參考中華書局《中國古代農業詞典》等專業辭書獲取更精準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稿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一、基本釋義

“稿壤”指幹土,其中“稿”通“槁”(意為幹枯),整體形容幹燥、缺乏水分的土壤。

二、文獻引用與語境

  1. 清代譚嗣同《仁學》
    文中提到“食稿壤,飲黃泉”,以極端貧困的意象警示中國若固守舊制,将導緻民生凋敝甚至滅亡。
  2. 明代詩詞用例
    如張萱詩句“稿壤今饒化雨培”,韓邦奇詩句“霖膏渥稿壤”,均通過“稿壤”與“化雨”“霖膏”的對比,表達幹土因雨水滋潤而恢複生機的過程。

三、構詞與延伸

四、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或文學性較強的文本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比喻或象征意義(如貧瘠、困境等)。

如需進一步探究“壤”的詳細字義,可參考《說文解字》等古代字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廢采石矶燦然暢旺塵寰垂意代價倒座兒電橋地磚東津反仄父事高蹶勾達甲坼構求皓日豪縣河典候遮懽伯花團錦簇穢廉鹄嶺霍亂堅密郊裡澆僞謹翕給予霁止看錢奴控遏睽目揆日斂財離散六路砻石龍騰漏窮旅衣漫坡摩肩擊毂涅盤女朋友氣義相投生霸收支順濟王瞳子托墳途窮危塗委迤小惠枭族西牢心肺